德国文物古迹的保护之“道”

2015年01月21日16:3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德国文物古迹的保护之“道”

   原标题:德国人如何保护文物古迹

   砸重金修旧物是否值得?在德国人看来,保护文物可谓好处多多:节约资源、促进就业、发展旅游……甚至可以提高文化认同、助推社会和谐。

  德国在册文物古迹约有100万处,其中部分为州、县等地方政府所有,大部分则握在私人手中。那么,德国又是如何保护这些文物古迹的呢?

  为了让文物保护有章可循,德国各联邦州分别立法,除定义何为文物、将本地文物列入“文物清单”供民众查阅外,还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和文物使用规定。

  各州法律细节有异,但内容大致相同。例如,各州均规定文物所有者不得擅自更改建筑样貌,改建前需上报文物保护部门批准。改建获批后,文物保护部门还会就如何选择专业技工等提供咨询,避免使用错误的技术或建筑材料。

  总体来讲,德国文物保护资金来源多样。州、县政府是文物保护主要出资方。2005年,各地方政府总计为文物保护和修缮投资近4.1亿欧元(1欧元约合7.2元人民币),占到公共文化支出的5.1%。同时,联邦政府会通过不同项目为文物保护拨款。2006年至2009年间,仅联邦政府“国家宝贵文化遗产”项目就为修缮文物古迹投入4300万欧元。

  除联邦和地方政府外,基金会、协会以及文物所有人也是文物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例如,德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是一家私人基金会,依靠大约20万名私人捐赠者和电视彩票筹集资金。截至目前,这家1985年成立的基金会已投入5.2亿欧元,用于修缮德国4500余处文物古迹。

  又如,私人住宅也可能属于文物,维护费用应由所有人承担。不过,此事涉及公众利益,政府也会给予一定支持。为减轻文物所有人负担,掏钱修房子的所有人可以享受部分税收优惠。

  在德国,文物古迹尤其是工业遗址再利用十分普遍。原来的厂房变身学校、住宅、博物馆或市政厅,既实现了文物保护,又避免了拆除重建的双重投资,特色外观还让更多人对老建筑的新用途感到好奇。

  对于文物保护宣传,德国有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会借助举办活动、设置奖项、出版刊物等方法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文物古迹开放日”活动效果颇佳,每年都会吸引超过400万人前往数以千计、平日却较少开放的历史遗迹参观。

  同时,德国还非常重视培养年轻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分散在德国各地的13个“青年工匠协会”每年都会各自招收数十名16岁至26岁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会用一年时间学习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积累人生经验。此外,一些基金会、协会等社会团体还会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文物古迹,并为他们提供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学习材料。

  现如今,文物保护已经融入德国人的生活当中。随便走进一座小城,当地人几乎都能列出几样拿得出手的特色古迹。对德国人来说,承载历史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带来独特的精神享受,也是必须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