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纯洁汉语别拿网络语言说事

2015年02月06日09:48  
 
原标题:评论:纯洁汉语别拿网络语言说事

  纯洁汉语别拿网络语言说事

  在当下,网络语言正铺天盖地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威胁到汉语发展了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6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4.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0%的受访者担心会污染汉语。(2月5日《中国青年报》)

  许多人对当下许多网络流行语正在污染汉语表示忧虑,日前,在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怀琼也提出了这样的批评。在他们看来,随着网络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网络语言,有的网络语言反映了时代进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网络语言,比如“屌丝”“装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琐的下流词语,对汉语的发展是一种威胁。实际上,这里把粗俗猥琐的下流词语归咎于网络的入侵是错误的,它错就错在把网络语言与汉语割裂开来。

  从根本上说,网络语言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是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粗俗猥琐的下流词语不是网络的专属,远在没有发明网络之前,在汉语的使用中,污言秽语就已经存在,或者可以说就有一个纯洁汉语的问题。我们可以读一读一些长篇小说,比“屌丝”“装逼”“逼格”等更为“粗俗猥琐”的词语比比皆是。更进一步说,网络语言严格说都不是原创,而是脱胎于汉语,是在汉语基础上的改造或拿来。例如,“有钱,任性”、“小鲜肉”、“且行且珍惜”等等,你能说这不是标准的汉语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语言其实只是汉语在网络上的表现。

  应该看到,人们之所以喜欢使用网络流行语,在于这些词既俏皮可爱又犀利简练,让人们交流起来更加自然和谐。即使是部分人认为粗俗的词语,用起来也很有意思。当然,网络语言需要净化是肯定的,但是需要净化的不仅仅是网络语言,汉语也需要净化。不过,语言这东西是极其复杂的,像“屌丝、装逼”等网络词汇,要看具体在什么语境下运用,而不能一概斥之为下流语言。

  在语言学家看来,“屌丝”可以用作自我调侃。单就语言性而言,“装逼”要比“装蒜”深刻。比如文学创作刻画人物时,使用某些看起来粗俗的语言尤其是方言,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若换成“雅”的书面词语,则会削弱甚至丧失语言本身的魅力。因此,对于网络语言,完全不必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干预,而是要相信国人的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网上流行热词,那是要经过时间来经验的,没有生命力的词汇,自然会淡出人们的视野。

  总的说来,网络中粗俗、不雅的语言是一小部分生活语言在网络上的反映,虽然网络提供了更快捷的传播渠道,但这些粗俗语言并不是网络本身带来的。就整体而言,大量网络词汇的出现是一件好事,不但不存在污染汉语的问题,而且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内涵和形式,大大促进了汉语的繁荣。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