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渤海靺鞨绣”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02月10日13:44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满族“渤海靺鞨绣”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新社哈尔滨2月10日电 (记者 倪子牮)牡丹江市政府10日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靺鞨绣的刺绣技法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渤海国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史称“海东盛国”,手工业与刺绣业十分发达。靺鞨绣作为渤海国“国宝”,除与内陆的官私贸易外,与日本等邻国同样有贸易往来。而满族起源于靺鞨,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满族古刺绣法,流传至今。

  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向记者介绍,在经过1300多年凝练后,渤海靺鞨绣从传承到开发已融入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山地文化。与中原地区流传的苏绣细腻如水、小家碧玉的风格比较,靺鞨刺绣色彩艳丽、大气磅礴、把东北人那种粗犷豪放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艳玲说,她在学习继承传统靺鞨绣的基础上,尝试将现代摄影技术与传统的东北三角针技术融合在一起。绣娘们“需要把图案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不同的感觉去诠释作品”。据了解,在优秀的绣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图案就有可能要用到几十种颜色,来制造出画面淡进淡出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在孙艳玲学习传承靺鞨绣前,渤海靺鞨绣曾经一度濒临失传的境地。目前在牡丹江市已有超过5000名绣娘掌握这项技法,并创造了7000余万元人民币的社会财富。

  孙艳玲介绍说,今年6月她将赴意大利参加米兰世博会。作为一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届时孙艳玲会将中国这项“指尖上的艺术”展示给全世界。(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