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狼图腾》:商业与美学的平衡

尹 鸿

2015年02月27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狼图腾》:商业与美学的平衡

  春节期间,七八部新片同时争夺着票房的黄金档期。其中,表现人与自然、人性与兽性、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影片《狼图腾》,因为环保主题的“正”和文艺的“范儿”,市场前景最初并不被业界看好。但该片放映之后,无论观众口碑、专业评价,还是大众电影网站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影片。观众被壮美的草原风光、深厚的人狼感情、激扬震撼的场面和大气磅礴的配乐所感染,交口赞誉的口碑传播带来了影院排片比例和票房规模的逆势增长,一些大电影院线甚至还组织了“护狼”行动,主动提出让《狼图腾》多放映一段时间,让更多的观众看到。

  应该说,在当下电影界的娱乐化氛围中,《狼图腾》引发的这种现象并不多见。虽然改编自一部产生过广泛影响的畅销小说,但影片更重要的还是凭借创作诚意和创作水平征服了观众。近年来,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不少,相当一部分影片看重的仅仅是原著的影响力和读者群,改编者更乐意按照所谓商业逻辑对原作的精神内涵、故事走向、人物性格予以改动,加入“拳头、枕头、噱头”的娱乐调料,一些作品制作粗糙,审美格调低下,放映之后很快便“票房与吐槽齐飞”,进入“烂片”黑名单。而《狼图腾》,无论是对原著的尊重,还是将文学电影化的努力,或者是艺术的精良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都为电影改编提供了范例。

  小说《狼图腾》畅销了10余年。出品方虽然早在2006年就买下版权,但并没有仓促上马,而是花长时间精心筹备,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创作班底。执导本片的让—雅克·阿诺是国际知名导演,执导过动物片《虎兄虎弟》《熊的故事》,也拍过“文艺片”《情人》。本片的音乐、摄影、美术也都是国际一流的创作团队。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重要角色“狼”,是由世界著名驯狼师专门培训出来的“动物演员”。为获得“真狼”效果,创作团队拒绝了电影中常见的用犬做替身或者用CG图像替代的方案,花费近3年时间驯养了5批蒙古幼狼与剧组配合,最后从里面挑选出30只“明星狼”上镜。拍摄期间的辛苦、困难超出想象。影片总素材长度超过2000小时,有关狼的素材内容是从无数狼的表情中挑选出来的。剧组曾在草原上等了两个月的雪,为了环保也放弃了人造雪,专门从1400公里外的长白山拉来20卡车雪,铺了2万多平方米的雪野;影片中所有的蒙古族人物角色全都由蒙古族演员出演,虽然增加了表演调度和现场拍摄的困难,却能更准确地传达蒙古族同胞的气质……

  对于电影的创作生产者来说,这些选择纯粹从经济成本考量,也许并不合算。但电影成本除了金钱成本之外,还包括美学成本。恰恰是影片创作中这些一丝不苟的坚持,才有了这部影片最后呈现给观众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电影的主题表达才有了坚实的创作质感和制作基础。当然,也正因为这种精益求精的努力,才使这部中国题材的电影不仅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还得到国际主流电影发行公司的青睐,《狼图腾》很有可能成为一部近年来少有的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的中国版权的电影精品。

  中国电影市场连续10多年保持平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种“暴发式”增长往往会带来增长数量和质量之间的不平衡。在这种不平衡的环境下,电影创作是选择急功近利、饮鸩止渴,还是精耕细作、深谋远虑,既与电影生产机构和创作者的艺术良知有关,也关系到电影产业未来能否健康发展。电影诚然是一种商品,但电影毕竟是一种艺术商品;电影虽然可以是娱乐“产品”,但也应该成为审美“作品”。电影成为商业的前提首先在于它是美学。从全世界范围看,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商业与美学的关系,不仅不能产生优秀的电影精品,而且会使电影工业很快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狼图腾》尽管也可能引起人们对其内容、主题的种种艺术范围内的争议,比如,人的戏不如动物戏出彩,人的故事线较为薄弱,一些情节显得生硬,等等,但影片的生产和创作者们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十年磨一剑的坚韧精神,的确值得我们敬佩。过去通常认为,表现人文、环保题材的电影不容易吸引观众,但《狼图腾》用其精致的制作改变了“曲高和寡”的宿命,在当今铺天盖地的快餐文化冲击下,这样的改变更显其意义,也更值得鼓励。

(责编:陈苑、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