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浦江农民放下锄头"写诗" 泼墨吟咏延续700年诗风

2015年03月25日21:29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浙江浦江农民放下锄头"写诗" 泼墨吟咏延续700年诗风

浙江浦江农民放下锄头“写诗”泼墨吟咏延续700年诗风

浦江农民赛诗会 奚金燕 摄

浦江农民赛诗会 奚金燕 摄

浦江农民赛诗会 奚金燕 摄

  中新网金华3月25日电(见习记者 奚金燕)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在浙江浦江,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诗人。每年,当地都会举行农民赛诗会,农民诗人们身着粗布麻衣,吟诗作赋,在国内堪称独有。3月25日正赶上赛诗会,在春光融融的好时节里,农民们放下春耕农活,以一首首接地气的诗歌,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浦江自古以来被称为诗画之乡,一方水土,孕育了柳贯、方凤、吴莱、宋濂等文学大家。农民赛诗会是浦江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专家称之为“浦江诗词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729年前,宋末元初吴溪人吴渭倡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向全国征诗,留下了著名的《月泉吟社诗》。从此之后,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便深深地根植在了当地的变迁沉浮之中,流淌在农民的血液里。

  今年66岁的吴健中酷爱写诗,特别是六年前闲赋在家后,更时常“诗兴大发”。在赛诗会上,吴健中身着红黑色唐装,腋下夹着几幅“山水剪影”,不徐不疾地走上了文化大礼堂中间的古戏台。站定,吴健中抽出了摄影图片,一一展示,并朗声吟咏起自己写的诗歌《咏前吴胜景》:“山连湖水水连天,通济湖旁故我园。春柳夏荷波染绿,秋枫冬日岭流丹。窗前偶听鸟交语,门外闲看浪泊船。欲要进城车道阔,却无喧嚣胜桃源。”老人乡音浓重,抑扬顿挫,但所有人皆为他的气场所震慑住。

  老人说,整首诗,他最爱“通济湖旁故我园”。言及此,老人布满褶皱的脸上却露出了孩童般天真的笑容。老人告诉记者,从出生起,他就一直生活在这片山水中,从未踏出半步。翻看老人写的诗歌,或直白、或含蓄,无一不是吟咏浦江山水的。对于这片土地,他爱得深沉。

  当天在赛诗会,既有“催耕人早朝霞染,摘菜晨归珠露香”这样韵律优美的佳句,也有“叠叠山田叠叠黄,蜂歌蝶舞喜帮忙”这样通俗易懂的白描,还有“乙末春来报喜音,无违建县入人心”这样与时事息息相关的诗句,而这些诗歌的作者,既不是孤居山林的隐者,也不是回归田园的文士,而是行走在庄稼地里的绿野耕夫,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有74岁。

  文人吟诗,重韵味儿,而农民吟诗,则融合了多样化的表演。在赛诗会上,原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诗人们“诗艺结合”,或为诗歌谱以曲调,高亢嘹亮更显大气,或辅以浦江特有的道情,宛转悠扬更显韵味儿,还有农民当场泼墨挥毫……诗情荡漾,在这座古老的祠堂里散发着一股泥土的芬芳。

  据了解,为了让农民充分展示自我,本届赛诗会的评判权也交给了农民,评委组由历届农民赛诗会的一等奖选手组成,参与评选。最终,吴健中的《咏前吴胜景》以及徐巧良的《看山田油菜花有感》获得了大会的一等奖。

  大俗即大雅。承接在泥土之上的汗珠是最真实的,承接在泥土之上的歌行是最朴实的。对于浦江很多乡镇的农民来说,写诗本身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春种秋收之中,他们触摸到了万物的生长更迭,并“以诗言志”,试图给单调的生活增添诗一样的色彩。

  著名诗人海子曾说过: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选择永恒的事业。农民诗人余秀华的一夜走红让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农民诗人”这一群体上,或追捧,或稀罕,或怜悯。而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浦江的农民诗人们依旧执着,将写诗作为了永恒的事业,他们干农活,写农事,在春种秋收之中,把生活和写诗相结合,铭刻成了中国乡土文化的范本。(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4.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5. 人民网评:要始终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