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三体》获雨果奖 属于个人还是中国科幻文学?

朱四倍

2015年08月24日07: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三体》获雨果奖,属于个人还是中国科幻文学?

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而《三体》恰如所愿的获奖是代表了作者的突破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的突破呢?或者说,获奖证明了什么呢?

刘慈欣坦言对《三体》获雨果奖保持一颗平常心,与之竞争的作品实力都很强,更认为今年雨果奖的含金量也大大减少,作品真的得了奖也未必因为真正的内容质量,很可能是各方角逐的结果。同时,他也指出,《三体》外的科幻作品所面临的局面虽然有所突破,但仍然“不容乐观”。在佩服刘慈欣清醒和心胸的同时,更要看到《三体》获雨果奖或许只是对作家的褒奖,对我国科幻文学来说,也恰恰折射着短板的存在,不能因为获奖就认为我国科幻文学就一片繁荣,与世界一流科幻文学作品同步了。正如莫言获奖不能证明中国文学“大好形势”那样,而仅仅是对作家的肯定。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英文版《三体问题》全球销量超过3万册,其外文版版权引起10国30家出版机构的“争夺”。但即便如此,也有学者指出,“《三体》中的科学破绽占50%甚至更多,这就是我们和西方科幻作品之间的差距。”推理开来,刘慈欣对我国科幻文学“不容乐观”的判断决非妄自菲薄,而是触击本质,是“圈内人”难得的清醒。

科幻小说是大众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类,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除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自由的书写方式外,更要呈现出对未来的想象和对于现实问题的思索。在我国,科幻小说作为一个域外引进的文类,从第一篇科幻小说诞生到现在,己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不过,反观现实,我国科幻小说长期以来存在“科”、“文”之争,理论研究匮乏,加上定位于儿童为对象,缺少普遍的读者群。这些都是《三体》获雨果奖所遮蔽不了的,也不是获奖就能一下子救治的。

刘慈欣的《三体》,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不可复制性,站在科幻文学发展的大视野下,刘慈欣获奖后的谦卑和真诚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期待着作家和整个社会都更加关注科幻文学,跳出“科普”的逼仄框架,用清醒的科幻文学理论和情怀烛照前行之路,为科幻文学的美好未来打开理想之窗。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