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穿越时空的百年对望

2017年01月12日07:46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穿越时空的百年对望

  颐和园的湖山

  紫禁城,南望

  “时空之眼——北京景观今昔对比展”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方志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4月15日。在此期间,每周一至周六早9:30至下午17:00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个摄影展包括了前门、故宫、北海、景山、钟鼓楼、颐和园、圆明园、明十三陵等20个北京重要景观的149幅照片。展览以新旧照片对比的方式展出,呈现了这些景观跨越百年的变化。

  展出的149幅照片中,75幅为美国杜克大学大卫·M·鲁宾斯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提供的西德尼·甘博先生拍摄的黑白旧照。甘博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其祖父是宝洁公司创始人之一詹姆斯·甘博,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是美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早在1908年,十八岁的甘博首次来到中国旅行,被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深深吸引。伟大的东方文化和中国勤劳好客的人民都为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成学业之后,甘博先生于1917年至1932年间先后三次访问中国。作为一名志愿者,甘博先后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和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社会调查干事,并就职于燕京大学基金会。他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问、拍摄照片及影片等研究方法,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经济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甘博共出版了五本有关北京及中国其它地区社会面貌的著述,但大部分著作未有中文版本面世。

  与他的著作相比,中国的读者和参观者更为熟悉的是甘博的摄影作品。甘博在中国生活期间,拍摄了5000幅照片,其中2000多幅反映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景观和社会生活。这些照片中很大一部分一直未被发现,直至1984年他的后人发现了这些照片并呈交给博物馆的汉学家,这些宝藏才得以面世。1988年,甘博先生的女儿整理出版了《两次革命中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拍摄的中国和她的人民》。1989年,以这批发现于鞋盒中的黑白照片为主的甘博摄影展首次在北美19个城市和中国内地13个城市巡回展出,让参观者们看到了甘博眼中古老中国的风土人情。此后,甘博其人其事逐渐为中国人所熟悉,以甘博为主题的展览也开始增加,甘博中国研究基金会、纽约华美协进社和华盛顿史密森学院巡回展览部共同主办了“两次革命中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1917-1927年摄影展”。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也曾举办过“风雨如磐西德尼·D·甘博摄影展”,并在成都、重庆、杭州、香港等地巡展。2006年,甘博的女儿将这批照片馈赠给了美国杜克大学善本、手稿和特藏图书馆。2013年6月,首都图书馆与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一百年前的北京社会——西德尼·甘博摄影图片展”;2014年4月,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杜克大学图书馆在北大红楼联合举办了“西德尼·甘博摄影图片展”,向公众展示了从晚清到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众多珍贵历史影像。

  2015年,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通过与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联系、沟通,达成合作协议,再次将这些老照片“请回”北京展出。与之前的甘博摄影展不同,此次展览采用新旧照片对比的形式,展示了北京20个景观跨越时空的变化。展览中的彩色照片由当代摄影师赵信儒提供,赵信儒先生为国家一级摄影师,业余从事摄影工作多年。在确定展期以后,他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冒着酷暑,先后去天坛、景山、故宫、北海、明十三陵、戒台寺、碧云寺等地,对照老照片,进行拍摄。拍摄前,对老照片进行深入的研究,尽可能地找到它的历史背景资料;拍摄时,每一个景点,需寻找多次才能确定拍摄位置,位置确定后,还要看天气,等光线,抓时机。因拍摄时间正赶上旅游旺季,游人过多怕影响拍摄效果,他多次日出而行,日落而归,废寝忘食;拍摄后,将新旧照片再进行对比、筛选,不满意再重新拍摄。有意思的是,在拍摄钟鼓楼时,因夏季树木枝叶茂盛,挡住了拍摄视角,无法在同位置拍摄。凭着记忆,他翻出了十年前自己拍摄的钟鼓楼照片,对比时,发现拍摄位置竟然完全吻合,同为摄影师的他们,对事物拍摄的视角竟是这样的相似。展览选取了赵信儒作品中与甘博拍摄的照片角度一致的景观摄影作品,黑白旧照与彩色新照,跨越时空地对望,我们看到了文物保护者对这些历史遗迹精心的呵护和修复;看到了原本空荡的天际线被拔地而起的新建筑逐渐填满;看到了社会名流出入的殿堂变成了普通百姓休憩的乐园。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我们同样看到历史的脚步不停歇地向前迈进,一些旧有的景物永远地改变或者消逝于我们的记忆之中。中国人常说物是人非,其实在人事迅速的演变中,一些景物也无法留住。从黑白旧照与彩色新照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在衰弱的中国黯然挣扎的古都,迈入了蓬勃发展的今天,成为光彩夺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如果您有幸走入“时空之眼”的展览厅,请您在每一组新旧照片前驻足一会儿,细细品味百年的时光在这些建筑和景观上留下的印记。光与影忠实地记录下了北京的城门、宫殿、坛庙、街道、市井、砖石草木。那些留下的与逝去的、古朴的与俊秀的、倔强的与圆融的,特别是与我们身边的多姿多彩形成强烈反差的历史影像,被摄影师定格在了某个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然而更为重要的不是照片显示了什么,而是没有被显示出来的东西。新旧照片的对比,为参观者搭建了跨越百年的时间之桥,巧妙地为参观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忆的空间,不断唤起人们回望古老北京的过去,体会景观变化背后百年沧桑的变迁,进而憧憬这座城市的未来。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甘棠)

(责编:贺迎春、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