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载道藏书“长情告白” 古籍文创点亮年轻人的“情人节”

2017年02月13日11:00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记者 巩育华) 古籍文创产品能走进年轻人的文化生活,让文化薪火代代相传,这才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真正目的。就在2017年情人节前夕,北京载道藏书推出的“一轴画卷” 在众多的80后、90后朋友圈里流传开来,赢得了不少年轻男士的青睐,成为他们馈送女友的“神秘礼物”。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北京市鼓楼西大街的载道藏书,见到了这款“神秘礼物”——《碧玉版洛神赋》。“听名字,年轻人大多不会注意,古籍书画的门外汉也不大明白。但是如果告诉年轻人,这与爱情相关,他们肯定会认真地听你讲其中的故事,其中的知识和价值。这也是我们做古籍文创产品的初衷。”载道藏书创始人赵朝霞告诉记者。

载道藏书推出的《碧玉版洛神赋》取材于国家馆藏的晋代书法大家王献之和明代大画家仇英的书画珍品,其内容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公元222年,即魏黄初三年,曹植赴京师邺城朝见完自己的哥哥曹丕,途经洛水,想起了甄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赋。“一说与历史上的一段枭雄的旷世奇恋有关,就是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与甄妃美人的爱情传说,年轻人很感兴趣。”赵朝霞说。而在载道藏书的策划宣传人看来,重点的还不止《碧玉版洛神赋》“辞藻之华丽”和“爱情神话”,他们还通过各种新媒体的方式,向年轻人介绍《洛神赋》的古籍艺术之美。

这卷画轴不止内容上与曹植有关,艺术创作上还与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有关。王献之与父亲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简称“二王”,被尊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而王献之留给我们世人的千古墨宝《碧玉版洛神赋》仅存十三行。世人又称《洛神赋十三行》。这一真迹在宋代被刻印在碧玉石上,原稿已失,碧玉重现人间,现存放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载道藏书推出的《碧玉版洛神赋》还原再造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明代拓印本,随着时光对碧玉版的侵蚀和剥落,这一拓印本上留下了从明朝至今六七百年间17位收藏者的藏书印,让大众别有洞天地近距离亲密接触到中国古人书法艺术的多姿多彩。

为了更好地诠释《碧玉版洛神赋》,载道藏书还选择了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代巨匠仇英的画作《十洲山樵写宋人意》,作品描绘了曹植携琴山水,回望“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凌波而来的动人画面。曹植儒雅洒脱的名士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纸上。

“名画与名帖,相得益彰,更好地表现了名篇的文学价值和文物价值,我们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了精心复制。”在书画艺术界,“三分画,七分裱”,“用的是宣纸和绫绢,采用宋代宣和装,经过国内顶尖级印刷制作企业雅昌文化的复制制作,意境和价值就很到位地表现出来了。”赵朝霞说。

不仅如此,载道藏书还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在这个文创产品上。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知识信息都灌输给他们,可以是循序渐进的。”提起向年轻人群的推广,赵朝霞说。情人节之前,在载道藏书和雅昌文化的微信平台上还可以定制“洛神赋送祝福”,发送最深情的表白给“最念念不忘的人”。这种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让古籍活起来、走时尚、接地气的推广方式,润物无声地把传统文化艺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当代年轻人,并提高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境界,是值得推崇的文创发展方向。

(责编:汤诗瑶、黄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