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立足文化公益  传承乡贤精神

记江南书院乡贤文化与当代教育学术会讲暨江南书院国学研究院落成仪式

2017年05月26日10:52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26日电  2017年4月28日到5月1日,乡贤文化与当代教育学术会讲暨江南书院国学研究院落成仪式在江阴市江南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64位学者、乡贤代表参加了活动。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清华大学教授钱逊先生受聘为国学研究院荣誉院长,北京大学暨山东大学张祥龙教授、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陶广正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吉文辉教授等48人受聘为书院学术委员并参加了活动。同时,活动招募了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传统文化公益事业的青年学员277人,志愿者义工126人。

与时下一般学术会议不同,此次会讲中学者们不宣读文稿,而是直接就主题阐发见解,进而讨论切磋。与此同时,三百多位青年学生聆听名师论道,并有现场请教的机会,故而更能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指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人的文化,儒释道三教都是以人为本的,儒家对人的理想是成贤成圣,尤其重视人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强调保持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这在当今社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钱逊先生指出,乡贤文化本身凸显了有德之士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当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好的社会风尚,尤其需要青年一代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和担当精神。苇杭书院山长杨汝清先生基于史料为乡贤和乡校进行了正名;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教授张新民先生指出乡贤文化虽然有草根性、乡土性,但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以道德安身立命的根本精神,代表了一个相对独立于政治的文化秩序。社会不能被政治权利完全覆盖,还应该有文化秩序。北京大学教授张祥龙教授指出,乡贤文化植根于乡土和家庭,凸显了中国文化重德育的传统,而现代中国教育的变迁过程中,体制教育逐渐丧失了培养道德、文化情怀的能力,这一使命可以寄希望于书院等教育模式。其他与会学者香港中文大学邓立光教授、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程方平教授、以及民间学者李俊明等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据悉,江南书院由江阴本地人王洪妹女士创办。现年71岁的王洪妹女士,36岁发愿,连续做了35年义工,先后为乡里及周边地区几百位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并为72老人提供了临终关怀,成为远近闻名的乡贤代表。王女士志在弘扬优秀传统,2005年建成江南书院,开始组织各种公益文化活动。2015年应王女士邀请,杨汝清及其苇杭书院团队与江南书院开始倾情合作,杨老师把学术界的大量文化资源引入江南书院,使得书院的气象焕然一新。江南书院也一直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自书院成立至今,共举办大学生传统文化论坛,大学生儒学研修营,少儿国学夏令营,中医启蒙班等各项活动达30多场次,前后参与学员超过15000人次,服务志愿者义工超过3000人次,为传统文化教育做了巨大贡献。最令人感动的是,书院的所有活动都属纯公益性质,不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活动开销都由王院长和义工们种植的200多亩地的收成和少量捐赠承担。王女士几十年如一,志在公益,造福一方,是乡贤精神在当代的传承。

据悉,此次江南书院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是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之上,力图整合学界和民间的文化力量,能够更好的研究国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服务社会,嘉惠学林。国学研究院由青年国学活动中心、少儿国学教育中心、青少年健康中心、禅修静心中心、国医养生中心、国艺培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孝道文化传习基地、大学生国学实践基地等九大机构构成,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各项文化活动将陆续展开。

(责编:邹菁、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