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艺坛走笔)

顾  跃

2017年07月16日10: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些年,全球的画廊业、古董商及艺术品经纪人均将目光转向中国艺术市场。香港,因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艺术品易入易出且没有关税的便利条件,以及广泛的藏家群体,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沿阵地。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典亚艺博等艺博会,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不仅对香港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带动能力,其新的发展模式对内地的艺博会也产生着影响。

  基于香港国际化的市场、高质量的人才储备、专业的艺术品管理模式,以及自身资源的优化,香港的艺博会已孵化为一个国际性的开放式平台:一方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观众,另一方面成为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

  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大众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消费,正在从盲目型转向知识型。相应地,艺博会在战略上,不再仅仅是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而是希望与公众形成互动——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以提升大众的鉴赏品位,既服务于社会,也培养了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正是基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早在几年前,香港的艺博会,开始尝试借鉴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教育方面的做法,以更严谨、更科学的艺术品管理、研究、展示设计和艺术教育模式,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

  事实上,与拍卖会相比,艺博会更能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度、健康度和活跃度。而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实现了艺术家、策展人、画廊、观众、收藏家、艺术代理人之间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良性交流与互动。或许可以说,这也正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艺博会“博物馆化”这一概念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吸引成熟的艺术收藏机构不断加盟。例如,一些具有百年收藏历史的欧洲画廊,携带珍品参与展览,毕沙罗、莫奈、罗丹、雷诺阿、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展会上的“常客”。它们与古董文物,共同提升了艺博会展品的级别,也为大众呈现了更加丰富的艺术空间。二是策展人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推高了艺博会的学术标准。如今的艺博会,在展示艺术品的同时,常设有一系列学术性的研讨和讲座活动,特别是国外著名艺术博物馆馆长、专家、艺术家、策展人等权威人士主讲的讲座及研讨会,不但给业内人士掌握全球艺坛最新动向,提供了一个窗口,更吸引大众参与其中,让普通民众得以近距离了解国际艺事。

  与此同时,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还体现为学术标准的确立。对画廊的入展资格,香港的艺博会实行了严格审查,其参展资质的评审标准,主要依据对方每年举办的重要展览等学术活动、以往参加的艺博会,以及其对收藏、展品研究、画册出版等方面的投入。在展览模式方面,香港的艺博会特别尝试引入博物馆式的展陈方式,以期强力推广艺博会中的公共教育元素。香港的艺博会,正努力通过这些高规格、高品质的展事活动,成为亚洲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平台。

  香港有的艺博会还与香港的各大博物馆、大学等专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甚至艺博会的部分收益,也会拨捐给大学的艺术系,以支持本地学生参与海外艺术博物馆及艺术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实习活动,从而培育香港新时代的艺术家、学者、博物馆和艺术管理专才,以推动本地博物馆事业和艺博会等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诚然,鉴于与博物馆机构本质上的不同,当下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更多是形式上的转变与提升,但作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可以预见,国际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汇聚,将推动香港本土艺术的走向与艺术生态的重构。同时,艺博会的学术定位、对公众的审美引导、评价与监督体制的建立,以及专业团队的建构等,在艺博会面向未来的发展中,都将不断强化。

  艺博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风向标,艺博会不单单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有义务构建健康的艺术市场环境。对于当下艺博会的健康发展,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16日 12 版)
(责编:赵英梓、林露)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回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
  2. 兼容并蓄 深度融合 鸿蒙让万物互联时代…
  3.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 楼阳生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凯当…
  5. 湖南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