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这些作家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丰富性”

2017年10月21日10:00 | 来源:新闻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这些作家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丰富性”

由上海作协主办、华语文学网和复旦大学华人文化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日前举行,主题聚焦“丰富的作家,丰富的文学”。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捷克、日本、马来西亚的10位海外华人作家与评论家共聚一堂,探讨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这批海外作家的作品在丰富性这个概念上影响到了中国文坛。他们在海外奋斗拼搏,等到重新给中国文学提供作品的时候,他们提供的经验是崭新的,我认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性。”

在异国他乡“学会说话”

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文学中一直占据着特殊地位。陈思和表示,“世界华文文学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的题材。如果要编一本2000年以后的文学史,一定会排到虹影、陈河等海外作家。”

与大多数华文作家将海外生活经历作为写作重要资源不同的是,1991年就移居英国的虹影,最著名的作品中却少有海外生活的经历。对虹影来说,出国不是积累写作资源的过程,而是让她“学会说话”。虹影在自传性小说《饥饿的女儿》中,坦陈自己的身世和家庭情况,也正是凭借这本书,她的小说开始受到关注,此后又打开了英国市场。

更多海外华文作家还是把目光投注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异国他乡的背景,是他们和国内作家、读者最大的身份差异。德国华文作家穆紫荆在国内报纸上写德国见闻,旅日作家李长声早在1990年代就在国内杂志开设专栏“东瀛孤灯”介绍日本,而加拿大华人作家陈河有一段在阿尔巴尼亚做药品生意的经历,虽然短暂,却成了他小说中最为重要的题材。

要保持独特的书写角度

海外华文文学该走向何方?美国华人作家黄宗之指出:“新移民写作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书写怀乡、漂泊、文化冲击的阶段,很多华文作家觉得现在没什么东西可以写了,因为出国旅游的人也多了,海外题材渐渐就没那么有新意了。再加上出版界、影视界觉得国内题材相对来说改编成影视比较吸引观众,这就促使一些海外华文作家不得不把自己的视角和作品转向国内的题材,但如果今后我们写的题材都转向国内,那么海外华文文学很有可能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

美国华人作家陈谦也强调,随着海外作家开始参与国内文学奖,在国内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华文作家在慢慢被“同化”,但海外华文作家如果不能保持海外特性,写作题材的新鲜度就会慢慢丧失,“长此以往,会变成国内文学在海外的一个分支,那样海外华文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可能会受到折损。”陈谦认为,海外作家一定要保持一种独特的位置、立场和看取世界文化的角度。

对于这一话题,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则表示:“‘丰富的作家、丰富的文学’ 不是说作家口袋里的丰富,说的是在文学的精神上,在为中国人提供的精神粮食上,华文作家提供了丰富性。”

(责编:艾雯、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