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国家宝藏》节目研讨会 探讨文化节目创新传播

2018年01月18日09:48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原标题:《国家宝藏》节目研讨会 探讨文化节目创新传播

   《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节目以文博领域为全新切口,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打造了一场集结中国九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以此带领观众走进历史、走近文化。

   文物是海纳百川的“综合体”,关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艺术、科学、自然,涉及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学乃至宗教、心理等诸多学科,并反映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国家宝藏》从制作品质上以用心、趣味、独特,打破常规文物的冰冷印象壁垒,让宝器“活”起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文物的各个小切口嵌入现实民族意识。用自祖先就引起为傲的“合”概念,激发民族自豪“共”意识,用文物铸建国家的演变,和谐共生,知常达变的心态去凝聚国人之心。

   目前节目播出过半,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研讨会,对跨学科视阈下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进行了探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俞虹主持会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陆小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念群、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青生、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研发部主任吴克宇、央视网副总经理王冰松和《国家宝藏》制作团队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吕逸涛、《国家宝藏》节目总导演于蕾出席会议。

  图:研讨会现场专家合影。

   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现场发言。

   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发言。

   图:《国家宝藏》总制片人、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现场发言。

   图:《国家宝藏》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现场发言。

   会议就“《国家宝藏》节目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深层原因”;“从历史学角度探讨《国家宝藏》的传播价值”;“从考古文博学角度探讨《国家宝藏》对公众的文化引导与历史教育作用”;“从艺术学角度探讨传统文化如何通过电视艺术吸引年轻观众”;“中央电视台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节目,传承与复兴传统文化的示范性作用”五个方面对节目在传播的创新、理念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介绍了节目制作的初心和理念:“我们是完全中央电视台自主原创的形态,界定为“纪录式综艺”,我们是综艺节目的外壳表达文化的内容,也借鉴纪录片的讲述方式和纪录片的气场。节目定位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首先因为我们确实是体量很大的节目,而且在文博的领域,无论是表达的内容还是节目样态都是一次全新探索。节目形态是在综艺的大形式下融合戏剧、纪录片、同类综艺的访谈、外拍等各种艺术手段,我们希望所有的艺术手段在文博主题下都为讲好国宝故事服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认为《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重要的是研发出很好的节目模式,自主原创的节目模式:“说到底就是讲故事,过去很多不是讲故事,直接在那讲知识。《国家宝藏》讲文物前世今生的故事,前世的故事用小品的形式,情景再现和戏剧的形式。今生的故事用现场访谈的形式和大量外采,前世今生的故事讲好大家会有兴趣。”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青生提到,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喜欢表面的一面,也都有想找到深刻和神秘的一面,《国家宝藏》二者兼具,为世界打开了另一道门。

   此次研讨会旨在立足传播学,从历史学、考古文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视角讨论作为文化类节目创新典范的《国家宝藏》的价值与借鉴意义,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创新发展思路,以优秀的传播样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自信和坚定自觉。

(责编:温璐、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