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上海各界人士送别建筑大师、抗日名将戴安澜长子戴复东院士

许婧
2018年03月04日08:5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上海各界人士送别建筑大师、抗日名将戴安澜长子戴复东院士

  他的一生专注于建筑设计,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他游遍欧美各国建筑却主张兼收并蓄,反对崇洋媚外;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

  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抗日名将戴安澜长子戴复东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各界人士和民众自发前来,送这位一生献给中国建筑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长者“最后一程”。

  戴复东先生1928年出生于广州,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在半个多世纪里,作为著名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戴复东先生主持设计并建成了近百项工程,留下了许多经典佳作。

  戴复东先生曾回忆,其父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抗日牺牲后,由母亲独自抚养家里兄妹三人,生活艰苦,他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养活一家人。在当时那个年代,只有学工科才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养家糊口,而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因此选择了和绘画相关的建筑专业。他也曾说,父亲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对国家、对民族的一腔忠诚、义无反顾,所以他立志像父亲那样,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距离告别仪式正式开始还有1个小时,龙华殡仪馆告别大厅外前来送别的人不断增多。年逾八旬的“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也来到现场,端正地在留言簿下写下自己的名字。

  大厅外,同济大学的年轻学子们举着黑底白字“沉痛悼念戴复东先生”和“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字牌,旁边摆满了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现场大屏幕不间断播放着戴复东先生生平各时期的图片,让前来送别的人们追忆这位“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之一的生平。

  礼堂内正中是白色鲜花装裱的戴复东先生遗像,照片中的戴复东先生,身着黑色西装,系着蓝色花纹领带,面带微笑,眉目祥和。戴复东先生一生的伴侣、同为建筑设计大师的吴庐生先生向戴先生敬献的花圈上写着“同甘共苦命根连,以沫相濡数十年,爱妻吴庐生泣挽”。

  当日,吴庐生先生坐在轮椅上,与家人一起,感谢前来送别戴复东先生的故里亲友、受教弟子和旧友同仁。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说,迈入古稀之年的戴复东先生创立了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并开启了轻钢混凝土轻板房屋体系及产业化研究开发,探索房屋建设可持续发展。晚年卧病期间,他依旧关心中国建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为同济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献计献策。

  “导师戴复东先生一生视建筑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强调建筑师要有社会责任感,强调建筑创作要与传统文化结合、建筑艺术要与建筑技术结合。这些谆谆教诲让学生受益终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钱锋教授说。

  在戴复东先生的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的陈金寿、吕典雅和陈锡山眼中,戴复东先生伉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影响了他们一生,是他们从建筑“幼儿园”到毕业的领路人。

  退休前从事机械设计的钱伯南是看到报纸上的讣告特意前来的。上世纪60年代,因为工作关系,他联系到戴复东先生希望给予指导,戴先生二话没说答应下来,“戴先生十分谦虚,给原则性指导却不干涉业务,印象很深,我将永远怀念他”。

(责编:韦衍行、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