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北京剧装厂副厂长兼总工艺师孙颖:守住老祖宗传下的手艺

2018年06月30日08:15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守住老祖宗传下的手艺

  “老祖宗的这门手艺博大精深,不能在我们这儿失传。”北京剧装厂副厂长兼总工艺师孙颖19岁进厂,从“门外汉”,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行业里国家级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61岁还坚持在生产业务一线,带徒弟、接业务、负责产品技术的开发和监制,为剧装技艺传承奔波忙碌着。

  东城区前门外珠市口西半壁街的一条小胡同,一处不打眼的平房外写着“北京剧装厂”。这里曾生产出许多京剧名家的精美戏装,也是被称为“燕京八绝”的古老京绣最正宗的传承地。工厂门市的后面就是孙颖的办公室,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里,铁皮柜、木头桌椅都有岁月的痕迹。墙上挂着几幅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来厂试装的照片,其中有一张1997年孙颖与来厂定制歌剧《图兰朵》剧装的张艺谋导演的合照。

  孙颖19岁从工美技校毕业后就来到这里,一晃已经40多年,除1982年至1985年考入大学脱产学习三年外,她始终在剧装厂工作。“刚进厂我就被分配到了设计资料室,跟着尹元贞、王敏政等行业大家学习传统戏装图案设计。”孙颖回忆起刚入行时的情景笑着说,“一个剧装图案改五六遍是常事儿。师傅严厉,我没少掉眼泪。”她手勤、嘴也勤,不仅下苦功琢磨业务,还深入每个工序和老师傅们请教工艺技法,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在师傅的指导下,她相继为张君秋、袁世海、刘雪涛、李世济、刘秀荣等数十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独立设计剧装图案近百件。

  在为这些艺术名家设计的过程中,孙颖深深感受到国粹艺术丰富的魅力,“可以说传统京剧服装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她举例说,传统剧装的戏衣不仅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在其他方面也是材料丰富、工艺精湛。如剧装除采用各种真丝面料外,还有云锦、缂丝、妆花缎。玉带上的品和佩饰有骨雕,青衣旦角用的头面、头饰有点翠和花丝镶嵌技艺,还有小姐、丫鬟手持的双面绣的宫扇等等。

  作为一名1995年入党的老党员,孙颖始终坚持在业务生产一线,每年与全厂职工共同完成几十部戏曲、话剧等剧装的制作。几十年来,孙颖还带队为故宫、恭王府、国家博物馆、避暑山庄、首都博物馆等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复制文物,仅负责监制国家一、二级绣品就有200余件。

  孙颖说,“记得给故宫复制文物时,因为文物珍贵,只能在故宫里集中看一两次,而且时间很短,有时候还不让拍照,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一点点琢磨设计、纹路、材质、刺绣工艺等,后期完成更是费时费力,就拿复制清帝后大婚的皇后吉服来说,六个绣娘绣了整整一年半。但在这个艰辛过程中能让一些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得到恢复和振兴,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业务,孙颖从来一丝不苟。

  在监制文物复制时,孙颖发现一个绣工为了省工,绣品配色、针法工艺与文物原状差距很大,她当即要求绣工把已经绣完的活儿全部拆了返工。“放在故宫的作品,必须经得起检验,因为这也是传承的一部分。”

  “我做的事儿谈不上什么事迹,无非是坚持的时间长点儿。”尽管已经在业界名声斐然,但孙颖并不自夸,对自己这么多年的坚守,她轻描淡写。如今,她带的两个徒弟张颜、张倩都已经独当一面,“这门儿手艺将来还要靠年轻一辈来接手。”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