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版《灵与肉》:超越苦难的成长

李跃森

2018年07月26日08:5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电视剧版《灵与肉》:超越苦难的成长

  电视剧《灵与肉》是对同名小说的一次创造性改编。从小说《灵与肉》到电影《牧马人》,再到电视剧《灵与肉》,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思潮和文艺观念的变化,看到不同语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由于当年小说和电影所达到的成就,电视剧改编面临一个如何超越的问题。电视剧的创作者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过去,将自己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思考注入创作中,用富于生活质感的形象和细节深化了原作的思想内涵,其中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许灵均的心路历程,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他的内心冲突,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原小说和电影都只写了人物的一个侧面,但电视剧呈现出来的是主人公完整的内心世界。作为电视剧新增添的人物,何琳是许灵均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她的出现,提出了一个小说和电影都曾回避的问题,就是许灵均和李秀芝结合之后,是否真正能够达到心灵的契合,相依为命之后,能不能心心相印?由于经历、知识、人生理想的差异,李秀芝不太可能完全理解丈夫,许灵均与何琳在精神上相互吸引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电视剧通过反复渲染两人间那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情愫,表现了许灵均如何在经历情感波澜之后走向成熟。不仅如此,作品还通过一群底层百姓的命运,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社会变迁,从善良的小人物身上寻找促使中国社会产生变革的原因。

  除了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真实描绘之外,作品还提供了一份关于那个时代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记忆。

  这种文化记忆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底层叙事所体现出的民族性格,一个是苦难叙事所体现出的美好人性。应当说,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有意无意地淡化了生活中的苦难,没有把“灵与肉的撕扯”具体化,而电视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真切地写出了人物经历的苦难以及造成苦难的原因。如果没有苦难和超越苦难的过程,人物性格就不够完整,主人公对祖国的认同感就会流于空洞。本来,下放劳动对许灵均是一种惩罚,但劳动最终改变了他,对命运的委屈变成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眷恋。而且,剧中所提供的文化记忆没有止步于苦难,而是回应了当下的呼唤,把苦难的遭遇升华为一种推动社会前行的精神力量。

  可以看出,电视剧创作者是在有意识地避免重复电影《牧马人》,但与电影相比,电视剧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把握似乎还不够准确。比如许灵均和李秀芝结合那场戏,电影中简洁的处理方式是非常动人的,也是非常深刻的。郭谝子把人领来了,许灵均面对陌生的姑娘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就是眼前的一碗粥,让两人渐渐开始互相理解,让两个被世界遗弃的人走到一起。电视剧让老白干从中作梗,为两人的结合增加难度,虽然增强了戏剧性,但也丢掉了一些有意味的东西。

  不难看出,电影《牧马人》和电视剧《灵与肉》有着共同的精神指向,就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因而,两部作品的主题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在这种意义上,电影《牧马人》和电视剧《灵与肉》是互补的,是用不同方式叙述的同一部作品。

   (作者:李跃森,系《中国电视》主编)

(责编:邹菁、蒋波)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