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下載收費,唱片業能復活嗎--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評彈

音樂下載收費,唱片業能復活嗎

張黎姣

2012年11月06日09: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從北京的望京到和平裡北街,從簋街到東直門外,從安定門到青年溝,這不是一條旅游路線,而是一個音樂愛好者為了買到一張CD丈量過的街道。近日,北京的狄先生被歌手汪峰的一曲《北京北京》打動,於是,他想買一張收錄這首歌曲的CD。

  從北京的望京到和平裡北街,從簋街到東直門外,從安定門到青年溝,這不是一條旅游路線,而是一個音樂愛好者為了買到一張CD丈量過的街道。走完這一趟,這位音樂愛好者第一次發現,自己與音樂的距離,竟是那麼遠。

  近日,北京的狄先生被歌手汪峰的一曲《北京北京》打動,於是,他想買一張收錄這首歌曲的CD。

  當然,在大型圖書商城,要買到狄先生需要的正版CD可能不是件難事,但在他印象中,就近找到音像店就像找飯館一樣輕鬆,然而他卻出師不利,跑遍望京地區的各大商場都一無所獲,音像店不是已經撤走,就是櫃台裡擺滿熱門影視劇的碟片。

  在望京失利后,狄先生轉戰和平裡,無果,“大概這裡不夠繁華”,他想。於是,他從更繁華的簋街步行到東直門外。途中,藥店、飯館、發廊,隨處可見,偏偏音像店“消失”了。幾天后,他又出去搜羅,在青年溝路,終於看到標著“音像”二字的指示牌,然而這家開在內衣店裡的唱片店,大門已經落鎖。

  狄先生的“尋歌之旅”竟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最終,在崇文門的一家唱片店中,他買到了店裡最后一張收錄了《北京北京》的CD,價格為78元。

  遍尋不見唱片店的狄先生認為,這可能是“免費下載”惹的禍。

  近日,有關音樂下載將收費的消息傳出,稱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包括華納、環球在內的幾大國際唱片公司將聯合國內酷狗、酷我、百度、QQ音樂等多個音樂服務網站,嘗試採取音樂下載收費制度。

  免費音樂叫停,唱片業能復活嗎?

  從“免費”開始,唱片業進入寒冬

  幾年前,狄先生每次外出,總有小販向他兜售盜版CD,每張收錄幾十首歌曲,開價10元。如今,這場景卻極為少見了。

  “連盜版都銷聲匿跡,何況正版。”狄先生感嘆。

  唱片難覓的當下,人們又是怎麼聽歌的?狄先生發現,年輕人聽歌的方式與自己不同,他們習慣從網絡上下載,隻需輸入歌曲名稱或歌手名字,就可輕鬆出現多個鏈接,各種格式和大小的音樂一應俱全。免費、快捷的網絡下載方式,讓多數聽眾不再走進唱片店,隨之而來的便是唱片店倒閉、唱片銷量下滑、音樂人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大家幾乎眾口一詞“唱片已死”。

  紅火了多年的唱片業,在2007年進入“寒冬”。在北京海蝶音樂公司總裁畢曉世看來,“唱片銷量不斷下滑、選秀節目出現彩鈴下載業務、網絡的影響,對唱片公司都是打擊”。

  “從2007年開始,唱片銷量以每年40%的速度在下降,當然,現在已經沒那麼大的幅度了,因為基數已經很小。”環球音樂的銷售總監何先生介紹說,現在唱片銷量能到幾萬張,就算一線歌手了。

  唱片賣不出去,唱片店也陸續關門。現在還堅持開唱片店的郭誠曾統計過,在2005年左右,北京的獨立唱片店大概在2600家以上,此后,以每年500家的速度在減少。

  歌手阿筎那就體會過出唱片的艱辛。起初,自己創作的40多首音樂作品,無人願意買,她便選擇自己演唱。而到最關鍵的一步——發行,她也得自己去跑。2008年,她找到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了5000張CD,其中3000張由對方負責發行,自己留下500張,剩下的1500張基本都在新華書店售賣。直到2011年,阿筎那在新華書店的音像制品賣場還看到,自己的CD被擺在貨架的明顯位置。

  唱片賣不動,歌手隻好靠商業演出賺錢。“唱片成了歌手的附屬品。”何先生說。

  如今,隻有兩類唱片能賣出去,一類是偶像型歌手、選秀歌手的唱片,一類是古典音樂唱片。何先生介紹說:“選秀歌手在比賽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粉絲,不管他的音樂是否好聽,粉絲隻當收藏品來買。而古典音樂發燒友對音樂的品質要求較高,他們不會買盜版。”

  唱片賣不動,唱片公司從發行環節掙不到錢,也就沒有資金做音樂,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音樂變成“快餐”,那些願意堅持自己音樂品質的人,若不遵從商業標准,往往短命,當初和阿筎那一起做“北漂”的音樂人,大都打道回府了。

  停止免費下載,唱片業能否回春

  在音樂免費下載出現前,唱片業的確有過暖春。

  “上世紀90年代,歌手楊鈺瑩的專輯《輕輕地告訴你》,銷量超過1000萬張,當然其中有不少是盜版。唱片業曾經的繁榮,從盜版的數量上就可以體現出來。”回想起流行音樂當年的盛景,畢曉世頗為感慨。

  2003年,歌手林俊杰剛出道。畢曉世和自己的團隊帶著林俊杰在20多個二三級城市拼命簽售,他連續三張唱片的銷量都過百萬張。這是當時一位一線歌手的正常水平。

  “在唱片公司還能靠賣唱片盈利的時候,一張唱片賣到幾十萬張是正常水平。”何先生進入唱片行業超過10年,他認為,音樂免費下載無疑是唱片銷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當“免費音樂”這顆音樂人眼中的“毒瘤”可能要被摘除的消息傳來,唱片業、網絡音樂提供平台、聽眾,反應不一。

  酷狗音樂副總裁伍巧思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音樂付費下載,這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但要看百度音樂和QQ音樂的態度,如果他們不收費,其他公司誰收費,誰就是死路一條。”此外,伍巧思也認為,內容提供方、渠道方也得溝通收費標准和模式,得拿出真正可行、規范的標准來,這標准不該偏倚大型唱片公司或網站,如此,付費下載才能真正實施。

  對於一些音樂網站即將收費的行為,音樂人小柯卻持懷疑態度。但他稱,若自己是音樂網站的負責人,他一定也會在當下作這樣的決策。

  小柯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網絡音樂從誕生起就免費,這隻‘雞’已經下過蛋,現在的轉變是為了用另一種方式再盈利。他們在提供現有免費音樂的基礎上,提供高品質的音樂下載,等於多了一塊業務,並非完全拿掉免費下載,所有人都能想到它的后果。此外,這些網站曾盜用音樂,現在開始收費,是希望洗清‘原罪’。”

  小柯認為,這是“一石二鳥”之舉,其后果可能是“互聯網機構吃肉,國際音樂大公司喝湯,音樂人看臉色撿剩的局面”。

  小柯說:“音樂是服務於大眾的,價格最關鍵。對普通聽眾而言,如果要花錢,要看花多少錢,有免費的,可能多數人會選擇免費的,隻有少數人願意花錢去買高品質的音樂。”小柯認為,網絡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就是因為它的分享精神,所以,分享是大勢所趨。在這個趨勢下,關鍵是找到一個讓多方受益而並非一家獨吞的商業模式。

  而音樂的終端——聽眾,也並不滿音樂即將收費的舉措。不少人表示,音樂已經免費下載多年,突然要收費,大家接受不了。對此,音樂人高曉鬆有同感,他認為音樂不應該由歌迷來埋單,“我堅持免費給聽眾聽音樂。”高曉鬆說,“這麼多年來,電視台、電台、網絡一直免費拿著別人辛苦做的音樂,賺取了巨額利潤,我覺得接下來應該是這些播出平台付錢。”

  要收費,先把“真實”還給音樂

  郭誠的唱片店裡賣的唱片,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選擇的,“很多客人都不知道我在賣什麼,他們對搖滾樂、地下音樂的了解非常少,少到我都不知該如何為他們介紹、推薦唱片。許多人進店只是被各式各樣的唱片封面吸引,而不是真正對音樂感興趣。”郭誠曾經也一度喜歡聽流行音樂,“因為那些歌曲裡有創作者真實的生活,但現在這種‘真實’卻越來越少見。”

  在阿筎那看來,現在音樂變得越來越商業化,為適應市場,不少音樂人都變成商人。她曾想請一位知名音樂人為自己寫歌,定下一首歌10萬元的價碼,包括作詞和作曲,但去面談時,對方卻變卦,10萬元不包括作詞,阿筎那一下心涼了,她覺得為音樂討價還價特別沒意思。

  阿筎那認為,音樂被標上價碼,好的音樂愈加貧乏,許多歌手隻想通過網絡唱紅一首歌,再去參加商演掙錢,一首歌吃十年的情況並不少見,而真正堅守音樂品質的音樂人愈來愈難得。

  伍巧思也覺得,眼下具有生命力的音樂越來越少。她認為,音樂付費下載可能是提高音樂品質的一個契機,“網絡音樂收費后,唱片公司若想獲利就要有高品質的音樂內容做保証,歌曲受歡迎,下載量大,收益才高。”

  除了網絡上流行的“口水歌”、“神曲”,我們還能不能找到有生命力的歌曲?

  其實無論付費與否,聽眾隻想聽到打動自己的歌曲。

  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狄先生欣賞靠實力唱歌的原創歌手,他喜歡像詩一樣的歌曲。就像那首《無名之輩》,只是幾句歌詞,就讓他感動:“我是個無名之輩,無足輕重,那感覺就像你鞋子上面的一片臟土。我是個無名之輩,一無是處,那感覺就象你袖子上面的一個破洞。”在音樂中,他找到了自己。這一切與錢無關。

 

 

(責任編輯:黃維、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