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成型的餌塊 人民網 薛丹 攝
人民網昆明11月20日電 (薛丹)19日上午,國家網信辦“一帶一路”網絡文化採風雲南行活動來到有著千年歷史的昆明市官渡古鎮,走訪當地烏銅走銀傳習館、狀元街、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雲子圍棋院,感受當地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無窮魅力。
絕技:烏銅走銀
烏銅走銀傳習至今已近三百年歷史,但歷經波折,制作工藝已幾近失傳。烏銅走銀是在銅胚上鏤刻出精美的紋飾圖案,然后在陰刻的紋飾內鍍銀或金,再將銅胚表面用特殊工藝處理成黑色,使其在庄重深沉的黑底上襯托出金或銀光燦燦的飾紋,由於大多是鍍銀,所以得名“烏銅走銀”。
工藝品完成后顯得既古朴又華貴,既深沉又靈秀。其造型奇巧,特色濃郁。烏銅走銀傳習館的金永才老先生在三十多年的鑽研中,制作出了各種精美的烏銅走銀器具。
“雲南十八怪,粑粑叫餌塊”
“雲南十八怪,粑粑叫餌塊”。餌塊為雲南特有,是雲南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作為民俗,餌塊還是雲南人過春節必吃的食物之一,可燒、可煮、可炒、可鹵、可蒸、可炸。由於味美、易食等特點名揚四方,並逐步演變成為不分季節的美食。餌塊雖小,但已經深深的扎根在當地人們的血脈之中,2008年官渡餌塊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渡梨園:勾起“老雲南”的回味與懷念
成立於2011年4月的官渡滇劇花燈傳習館也叫作古渡梨園,佔地面積500平方米,每天接待游客有100余人。傳習館以民間傳承和學校傳承等方式,對滇劇、花燈進行挖掘、保護和傳承。目前傳習館是雲南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滇劇、花燈傳習館。
傳習館經常舉辦滇劇、花燈傳承培訓班。目前,傳承館已培訓學員300余人,演出650余場次。受到官渡人民的廣泛青睞,演出現場更是出現了一座難求的熱鬧場面,這裡演出的一曲曲滇劇,一段段花燈勾起了官渡人民對“老雲南”的回味與懷念。目前,滇劇也被評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雲子
1980年春,昆明第十二中學校辦工廠改名為雲南圍棋廠,生產“雲”字牌圍棋,雲南圍棋廠生產的產品白子晶瑩似玉,黑子烏黑透碧,猶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2012年該廠搬遷至官渡古鎮,創辦了雲子棋館,主要用於接待圍棋高端比賽、精品雲子展覽及雲子商品展示等。雲子展示中心更是收集展示了各種款式的珍貴雲子。曾被作為“中國國禮”贈送給外國貴賓。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收到過這樣的禮物。而且雲子獲得過多項榮譽,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了解,在保護和傳承官渡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當地還以“手工技藝百工坊”為平台,組織和引進有市場潛力的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通過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手工技藝展示和傳承優秀文化。到目前為止,官渡區共有非遺代表名錄46項,代表性傳承人30人。
![]()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