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朱永新談兒童閱讀:發現向善的力量 要有悲憫情懷【2】

【查看原圖】
朱永新、曹文軒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 (人民網吳亞雄 攝)
朱永新、曹文軒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 (人民網吳亞雄 攝)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2017年06月01日08:03

點擊進入人民網文化頻道“文藝星青年”工作室>>

【文藝星青年按】“六一”兒童節前夕,人民網文化頻道“文藝星青年”工作室特邀請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著名作家、“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曹文軒做客訪談,聊一聊曹文軒的最新作品《穿堂風》,暢談兒童文學與教育。在曹文軒的眼中,《穿堂風》是一個關於人格、關於尊嚴的故事,透過文學看見的是人性﹔朱永新認為,文學是打動人的最好形式,要發現孩子內心向善的力量……干貨滿滿,快來閱讀吧!

 

談《穿堂風》

一個關於人格、關於尊嚴的故事

男孩橡樹因為父親偷盜,是村裡最不受歡迎的孩子。炎熱的夏天,當其他孩子在草棚底下享受涼爽的穿堂風時,橡樹卻一人在寂寞而廣闊的天地裡獨處。稻田裡、河堤上、水塘邊,他自由自在地奔跑、吶喊,仿佛周圍的世界都是屬於他一個人的。村裡屢次失竊,大家都把懷疑的眼光投向了橡樹,自尊的橡樹想盡辦法証明自己的清白。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正直與善意激勵著成長,橡樹最終與偏見達成了和解。

星青年:前不久,曹老師推出了新作《穿堂風》,能否跟我們談談這本書的創作過程?

曹文軒:我最近在寫作的方向上可能要做一點點調整,之前我寫長篇的規模都比較大,一般在20萬字以上,可是據我所知,國際上的兒童小說,一般沒有這麼大的規模。我有一個想法,讓孩子看一些短篇,看規模小一點點的長篇,這可能對他們的寫作會有很大的用處。因為特別長的長篇裡的水分比較大。短篇就不一樣,一個短篇非常非常精致。

另外,我寫東西的習慣和一般的作家寫東西的習慣並不完全一樣,我從來不寫昨天看到的事情,我寫的東西常常是很多年前的事,必須在我的大腦裡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記憶了。就像海裡的島嶼,這個島嶼隨著潮起潮落,有時候出來,有時候就被大水淹沒了。我的記憶裡很多這種島嶼,有時候顯示一下,潮水一上來以后又淹沒了。到了終於有一天我覺得可以我來到這個島上去了,我就可以動手寫作了。《穿堂風》也是如此。

星青年:這本書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曹文軒:這個長篇想表達的是人格和尊嚴,同時又想告訴孩子們,或者告訴大人們一個道理,人的人格一旦破損,人的尊嚴一旦破損,再想去維護它,去保持它,需要非常強大的力量。這個作品寫的是一個曾經有毛病的孩子,這個毛病還不小,他父親是一個小偷,在父親的影響下,他也做了小偷。父親已經抓到牢裡去了,孩子現在想做一個好人,可是當他要做一個好人的時候,難度很大很大。但是這個孩子最后做到了。我寫到最后的時候,我自己也被震撼到了,特別是有一段文字,孩子把他自己和真正的小偷拴在一塊的時候,距離他媽媽的墳墓很近,他就想起來他媽媽臨終時,曾經把他叫到跟前,讓他答應,從此做一個好人。他是答應了的。現在他做到了。

星青年:為什麼叫“穿堂風”這個名字?

朱永新:為什麼叫《穿堂風》呢?我跟曹文軒是老鄉,在我們老家農村裡面,門和窗整個是穿過廳堂的。它是一個意象,在炎熱的夏天,孩子們有那麼一塊陰涼的地方,在那裡享受著清爽。但是橡樹就不能夠跟他們在一起,其實他內心很渴望也像其他孩子一樣,也有那麼一個穿堂風,也有那麼一個陰涼的地方。但是,他在炎熱下,爬到屋頂上去。其實他是通過這樣一個行為的藝術,在展示自己內心的孤獨,渴望被理解、被認同、被尊重。

 

文學作品從古到今,寫的就是善與惡

星青年:書中這個小男孩橡樹沖破了負能量環境,來展示他的正面力量。為什麼會關注到這樣一個角色、一類群體呢?

曹文軒:真正的作家一定是透過社會問題,還要往前走,走到不能再走的地方。我所說的走到不能再走的地方是人性。其實《穿堂風》寫的還是人性。寫到人性的基本的東西,無非是善、惡。文學作品其實從古到今,寫的就是一個善和惡的問題,其實也不是很復雜。

星青年:作為兒童文學這樣一種表達形式,有哪些方面需要去注意的?

曹文軒:我一直以為我不是很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家,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家有一個模式,這個模式從有兒童文學那一天就是存在的,可是我從來不想按照那個模式來做。我曾經給自己做了一個定義,我是寫了孩子也能讀書的一個作家。如果我沒說錯的話,我的作品除了孩子閱讀之外,還有大量的成人閱讀,我就很喜歡這樣一個格局。我寫了孩子能閱讀的,適合孩子閱讀的,這個地方還是有一點點考究的。比如說語言。第二,社會的有一些方面,還是多多少少要進行遮蔽的,比如說暴力等等,還是應該有所選擇的。

 

好的作品是超越時空,超越年齡的

星青年:朱老師如何看待這本書呢?

朱永新:我經常說一個真正好的兒童文學,成年人都可以看,而且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看到不同的東西。一個好的作品其實是超越時空,超越年齡的。這本書序言叫《文學:另一種造屋》,我覺得他不僅在造房子,他是在造一個村落,這個村落的名字叫曹文軒村落。他現在的作品不僅僅是分量小了,還有就是相對於他過去的《草房子》也好,其他作品也好,變得更短了,其實我覺得也更兒童了。我的另一個感覺,也更教育了。因為它的線索比其他的兒童文學作品更簡單一些,更清爽一些。另外,蘊含著對人性的內在的東西我覺得也講得非常深刻。

我覺得這本書從教育的角度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第一,從環境來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巨大的。他之所以被貼上標簽,和他有一個盜賊的父親有很大的關系,另外他的確也參與到他父親偷盜的過程中去了,為他放風。這說明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包括他下決心改正,也是父母的影響,也是因為母親臨去世之前他的承諾。所以,你要讓孩子讀書,父母親也應該去讀書。第二,從兒童本身來說,即使是那些我們認為所謂的壞孩子,其實內心也有很多善的東西,我們怎麼樣去發現它,怎麼樣去呵護它,對孩子成長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發現孩子內心向善的力量

星青年:在書中,橡樹喜歡在黑夜奔跑,這也表明孩子內心可能存在某種陰影。對於孩子心理的陰影,我們該如何進行引導?

曹文軒: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的文明史是和黑夜有關的。我曾經看過一本書,這本書給我的影響很大,叫《黑夜史》。人類的第一部法典,就是因為黑夜,因為黑夜是盜賊出來活動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個幻想類的作品叫《大王書》,《大王書》裡面有一大段就是寫主人公芒和黑夜之間的關系,這個孩子的成長是與黑夜有關的。后來我把這一段切割出來,做成了朗讀本的一段,名字就叫《黑夜是把雕刻刀》。他為什麼在黑夜出來,因為這個時候,他可以不碰到其他的孩子﹔這個時候,他擁有整個的世界﹔這個時候,這個世界隻屬於他一個人。

這個作品裡面,有很多帶寓意的地方,包括“穿堂風”是一個意向,我一直拿特別強烈的陽光和一個陰涼的地方做對比,一個是處在熊熊燃燒的狀態,一個是讓人很安靜、很舒適的地方。那個孩子本來可以也到這個地方來,可我就是讓他來不了。如果你要來,那你就必須做一個真正的人,你必須來一個精神上徹底的蛻變,你才能夠到這個地方來。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張力,全部落在這個孩子的身上,他必須做到。

朱永新:其實黑暗和白天對應的就是穿堂風和陰涼地。從一個孩子的內心來說,很渴望有那麼一個穿堂風,有那麼一個陰涼地,很渴望在白天也能夠像其他的孩子那樣昂起頭來,能夠融入他們之中。但是在白天,大家都對他指指點點,他不敢抬頭,不敢融入這樣一個社會。白天不屬於他,隻有夜晚、黑暗是屬於他的。我覺得他寫的是孩子這樣一個內心的過程。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反映了這個孩子沒有放棄自己。如果他真正放棄自我了,他也可以跑到陰涼地去賴皮賴臉地擠進去,甚至去破壞,我得不到你們也別想得到。但是他沒有做,說明這個孩子從內心其實是有一種向善的力量,他是有羞恥之心的。即使那些有不良行為的孩子,內心還是一種向善的力量。怎麼樣能夠發現這種怪異行為背后的善的力量,一種向上的力量,是我們要特別留意和關心的。

 

談兒童教育

文學是打動人的最好形式

星青年: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樣來樹立榜樣的力量呢?

曹文軒:我可以說說這個作品最后的結尾。那些一直在陰涼裡待著的孩子,從那一天開始,當他們知道了真相之后開始,他們也不再到陰涼地裡去了,他們也都來到了陽光下、田野上去,他們表示他們內心的內疚,另外是讓那個孩子覺得,我們是一樣的。我們沒有任何區別,你、我、他,我們是一樣一樣的人。

最后那一刻,就是當真正的小偷要跑掉,把這個小孩拖出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那個孩子都不說,互相拷在一起的時候。那個時候,就像一個大堤,這個堤一定會被摧毀。那裡面的水,一定會非常洶涌的奔騰出來。我相信,那個地方的處理,是有這個力量的。這個力量還是我們剛才講的,善的力量,正義的力量。

朱永新:從小說本身,我覺得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再頑劣的孩子,再有問題的孩子,總是可以改變的。隻要我們能夠真正地找到打開他們心扉的這把鑰匙,隻要我們真正能夠用內在的力量去感動他,其實,文學本身就是打動人的最好形式。所以,讀這部小說,本身也是可以幫助那些問題的孩子,幫助那些有這樣那樣缺點的孩子,他能夠從中看到自我,能夠看到一種向上的力量,能夠看到一種改變的可能。

 

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星青年:我們如何去挖掘這些力量,如何發現孩子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的閃光點呢?

朱永新:我覺得是不需要去刻意發現的,因為我一直說,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真正能夠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的潛能、每個孩子的優勢,甚至於每個孩子的缺點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優點和缺點本身是相輔相成的。現在我們的教育一個最大的問題,它補短,而不是揚長。

我主張揚長的教育,孩子會更加自信。所以,其實不需要去刻意地尋找,拿著放大鏡去尋找孩子還有什麼優點,因為每個孩子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他自然而然的會顯露出他的各種各樣的優勢,各種各樣的優點,各種各樣的可能。他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和孩子真正在一起。為什麼你發現不了?因為你沒有跟他陪伴,你沒有跟他在一起。

 

家長、老師要具有悲憫情懷

星青年:我們跟孩子交流,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語言體系當中,孩子根本就不會投入進來。這造成我們根本無法觀察到孩子心裡究竟在想什麼,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

朱永新:孩子是不歡迎成人的,孩子歡迎作為孩子的成人。隻有作為孩子的成人,才能進入到童年的王國,童年的王國,不是任何人都能進去的。隻有成為孩子才能進去。

曹文軒:其實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還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家在用他的文學作品去說事說理的時候,從來執行的一個原則就是潛移默化。我們在整個教育裡,都要談到一個詞,就是悲憫。隻有你是一個具有悲憫情懷的人,你大概才能進行你想要進行的教育,你大概才能收到你想達到的那樣一個教育的成果。因為你有了這個悲憫精神,你就可能看到孩子長處的地方,而不只是看到他短處。你也就會有特別有分寸感的,潤物細無聲的一種感化和教育。

 

談兒童閱讀

寫作是把箭,閱讀是把弓

星青年:近些年,因為我們工作、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淺閱讀成為大家熟悉的現象。對於淺閱讀和深閱讀之間的關系,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

曹文軒:中國中小學生現在的閱讀,基本上是一種淺閱讀。我不反對這樣一個狀態,但是,如果所有的小孩永遠陷在淺閱讀的狀態裡面,這是一個比較糟糕的閱讀狀態。必須有一個過渡,過渡到一個深閱讀的狀態。大家都知道,今天這個時代是一個圖書豐富,豐富到泛濫的時代。可是,一定是一個閱讀質量上升的時代嗎?比如說我的童年,比如說朱永新先生的童年,我們童年的時候,真的沒什麼書可看。但是現在回頭想,雖然書看得很少,但是也有一個好處,那個時候看的書都還是很不錯的書,那些書給我打下了很重要的精神的底子。

我小時候是沒什麼書好看的,好在我的父親是一所小學校的校長,他有兩櫃子書,但那兩櫃子書,除了幾部中國古典名著之外,還有一套書是影響我一生的,就是魯迅作品的單行本,《吶喊》《彷徨》《野草》。小學時,因為沒有什麼書好看,隻好看魯迅的書。看著看著,看進去了。當我念到初中的時候,我對魯迅的作品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也許有人今天看了我的作品之后,看不到一點點魯迅的痕跡,其實讀書和你的寫作的關系是什麼關系呢?就像陽光照在一棵大樹上,再顯示出來已經不再是陽光了,你已經從這個樹上看不到陽光的痕跡,因為它已經轉化成另外的東西了。其實真的,我受到了魯迅很大很大的影響。但是,這個影響已經在我的作品裡面看不到痕跡了。魯迅的精神、魯迅的品質,以及魯迅的語言等等,對我后面的影響都非常非常大。寫作是閱讀的結果,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寫作是把箭,閱讀是把弓。深閱讀是必要的。

 

人的精神高度和閱讀高度緊密聯系在一起

朱永新:其實現在簡單地說開卷有益已經不夠了,現在已經完全不是這樣了,光中國每年將近40萬圖書,有很多很糟糕的書。這些書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去迎合孩子那種感官的刺激,那種閱讀的快感,那種不動腦筋的快樂。這樣的書對孩子成長是沒有意義的。那就需要我們有一雙能夠和孩子一起選書的眼睛。精神的胃口,就像身體的胃口一樣,你喜歡糟糕的垃圾食品,你天天就吃垃圾食品,因為你的胃已經適應了垃圾食品。但是如果你吃了好東西,你隻能去選擇好東西。吃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人是他自己食物的產物,每個人的精神高度和閱讀高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看他讀了一些什麼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知道他的精神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高度,能夠走多遠。我們在北京專門成立了一個新閱讀研究所,我們從2010年開始,用了六年的時間,組織了幾十位專家,為孩子們選書。美國人寫了一本書叫《造就美國人》,他認為美國人是怎麼造就出來的?就是曾經影響美國人的精神世界那些最偉大的書造就起來的。所以,我們也在努力地去研究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的精神世界應該由什麼來塑造。

學校也好,家庭也好,應該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讓人類最美好的東西與孩子們。每個孩子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喜歡文學,慢慢走上文學的道路,有些人更多的是通過文學的精神影響他一生的精神世界,他像文學中的那些人活著,他像文學中那樣的人去成長,我覺得文學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文學也不是閱讀的唯一的對象,還應該更廣闊。

 

“六一”薦書

送孩子一個“書香童年”

星青年:馬上就要到六一兒童節了,兩位老師能不能給孩子們推薦幾本書?

曹文軒:一個成熟的國家必須有一個完備的、完善的,從小小孩,一直到臨終的書目,這個書目也許是國家性質的,也許是國家的一批精英分子們做出來的一套閱讀書目,這個書目很重要。隻有這個基本的閱讀書目才可能形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共同的價值觀。我推薦朱永新先生的書目,不是因為朱永新先生今天坐在我邊上,從我的專業角度講,是我這麼多年來看到的真的是非常非常棒的書目。這個書目幼兒園也有,小學也有,初中也有,高中也有,父母還有,比較好。

我最近看到一本挺不錯的圖畫書,是上海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寫的《我是花木蘭》,想推薦給大家。

朱永新:對於在六一節給孩子們買點新的書給孩子看,這本《穿堂風》還是很值得孩子看的。另外,圖畫書還不錯,《盤中餐》講了從稻谷整個的過程,結合我們中國農歷的二十四個節氣,而且圖畫做得非常精致。

我還想推薦《新教育晨誦》,每天用一首詩開始新的一天,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在不同的季節,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詩歌。如果父母作為六一兒童節的禮物給孩子,一天一首詩歌,還可以親子共讀。 

祝文藝星青年的大朋友、小朋友們兒童節快樂,永葆童心!

特別福利:分享本篇到朋友圈並截圖,后台發給我們,有機會獲得曹文軒親筆簽名的《穿堂風》喲!機會難得,不要錯過啦!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文藝星青年”。

分享到:
(責編:陳燦、陳苑)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