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今日出版的《北京日報》在10版轉發了8月28日《人民日報》推出的報告文學——

向新而生

施芳 周舒藝
2024年09月03日19:0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清晨,太陽慢慢地從東邊爬上天空。

  一張張年輕的臉龐,洋溢著朝氣。上班的人群,從車水馬龍的北京西直門外大街,匯入嶄新的金科新區——曾經的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動批”,如今的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

  而在與北京一河之隔的河北省永清縣,不到5點,張新環就醒了,一骨碌從床上坐了起來。自打20年前在“動批”開始賣服裝,她就養成了早起的習慣。

  走進位於雲裳國際服裝城一樓的自家店鋪,理貨、上架新品、查看訂單……張新環一刻不得閑。牆上、貨架上,一件件新中式女裝,十分打眼。

  日子過得真快。一晃,張新環離開“動批”快10年了。

  今年元旦,她帶著孩子到北京動物園游玩,情不自禁走到昔日的“動批”一帶。看著整潔的馬路、氣派的樓宇,她自言自語:“‘動批’大變樣了!”

  2014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提出“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10年間,這一重大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10年間,一幅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的新時代畫卷,徐徐展開。

  “動批”疏解,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標志性項目,成為這幅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10年前的那個春天

  上世紀80年代,“動批”應運而生。到2013年,北京動物園周邊已有12家服裝批發市場,建筑面積達35萬平方米,攤位1.3萬多個,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動批”成為中國北方地區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服裝批發集散地。

  1998年,張新環從山東老家來到北京,先是賣蔬菜水果,后在“動批”老天樂市場當起了導購。

  “這樣替別人吆喝,還不如自個兒干!”說干就干,她拿出全部積蓄,又借了點錢,租了一個4平方米的檔口。

  那時候,張新環沒少吃苦,可錢沒少掙。張新環記得清楚,那些年,靠著“動批”,幾乎干啥都掙錢。

  豐富生活,繁榮經濟,“動批”一度功不可沒。然而,問題也接踵而至。人多、車多、貨多,環境臟亂、交通擁堵、治安事件頻發、消防隱患等問題,成了西城區乃至北京市的一塊“心病”。

  “動批”成為當時北京“大城市病”的一個縮影……

  種種問題,在10年前的那個春天,有了答案。

  2014年早春時節,2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舉旗定向: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要求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部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總書記的講話,為首都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特別是為破解核心區的發展難題提供了根本遵循。”

  “這一次,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處理好進與退、留與疏、舍與得的關系,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哪些是非首都核心功能?”

  “比如‘動批’這一類的區域性批發市場,佔用資源多、勞動密集型,不符合首都‘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不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區定位。”

  ……

  那段時間,會議、討論、調研在北京市、在西城區密集展開、有序推進。圍繞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家進一步統一了思想認識。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了我們疏解‘動批’的底氣。現在,沒有什麼好猶豫的了!”在北展地區建設指揮部那間臨時辦公室裡,指揮部的同志滿懷信心。

  “千難萬難,我們一定要‘啃’下‘動批’疏解這塊‘硬骨頭’,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時任指揮部總指揮孫碩與副總指揮李玉慶為大家加油鼓勁。

  “動批”疏解,按下了啟動鍵。

  “牽牛要牽牛鼻子”

  疏解,說白了就是做減量。減量發展,這是西城區黨員干部從未遇到過的新課題。

  問題的答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學習使西城區黨員干部思想認識得到提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以非首都功能疏解為突破,探索形成以“規模約束、功能優化、空間提升”為鮮明特征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正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擔當,“功成必定有我”。

  疏解從哪裡入手?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市場,重點在“市”。有黨員干部提出,“市”的關鍵在商戶,不妨先從做商戶工作入手。

  2015年的春天到了。“動批”商戶感受到不一樣的氣息——

  不到一個月,“動批”的戶外牌匾、標識、廣告等全部被拆除,總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相當於12個籃球場。

  整頓“僵尸車”、治理“黑物流”、取締“地下旅館”……多個部門聯合,打出一套“組合拳”。

  可真的動起來,難題一個接著一個。

  市場疏解,涉及產權方、市場方和商戶。有的是產權方把地租給市場方,市場方拿錢蓋樓,然后把檔口租給商戶,商戶又層層轉租,多的倒手六七回。如此復雜的關系,如同一個又一個“扣”。

  更難的是,產權單位中有央企、市屬企業、民營企業、事業單位,竟沒有一棟樓的產權屬於西城區。

  “扣”該怎樣解?從學習思考中找出路。

  就在指揮部同志犯愁時,當年股權分置改革的思路觸動了大家。疏解工作能否借鑒這種辦法,來個“一樓一策”?

  一個創造性的舉措就這樣付諸實施。

  萬容天地市場原是北京建筑大學科貿樓二期項目,由學校提供土地,市場方出資建設。項目建成后,市場方享有20年使用權、經營權,20年后建筑物無償歸還學校。

  疏解時,擺在北建大面前的有三個方案:一是學校籌措疏解資金,把整棟樓全部拿下﹔二是學校留兩層樓,其余交給政府﹔三是整棟樓由西城區政府購買。經過反復論証,最終決定採用第三種方案。

  方案一出,教職工中炸了鍋:“什麼?那棟樓蓋了8年,剛經營3年,就要收回去。這下地沒了,樓沒了,錢也沒了!”

  “‘動批’疏解是北京市重點任務。咱們經濟上雖然有損失,但以后周邊環境提升了,對學校發展大有好處。”學校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擺事實、講道理、議未來,大家的思想認識逐漸趨於一致。

  於是,西城區政府在北京市支持下買下了那棟樓,市場疏解需要的資金問題迎刃而解——這,就是“產權換疏解”。

  干工作各有各法,貴在得法。8棟樓宇,12個市場,逐個推進。“產權換疏解”“減量平移”“政府引導基金”“稅收推動”“股權收購”……“一樓一策”,解開一個個“扣”。

  疏解,關鍵在人,找到起關鍵作用的人至關重要。

  聚龍市場負責人高長敏就是一個關鍵人物。老高何許人?究竟有何能耐?

  說起來,在聚龍市場之前,老高就“搬過兩回家”。每回他都是二話不說,不計得失,帶頭挪地兒。

  “老高,可找到你了!”一天,聚龍市場疏解組組長李雲偉急匆匆跑進老高的辦公室。

  “別的事都好商量,這事可別打我主意。”聽明來意,老高一邊擺手,一邊算起賬。

  老高嘴上沒答應,心裡卻明白,“動批”留不住了,疏解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不久,李雲偉和老高再次探討起聚龍市場疏解的事兒。

  “你想不想帶頭打個樣兒?”李雲偉問。

  “誰都想做頭一個,墊底兒有什麼意思?我早想通了。”老高明確表態。

  很快,老高主動做起了商戶的工作。

  功到自然成。2015年12月31日,聚龍市場平靜閉市。

  “要算個人賬,咱是損失了。但瞧瞧這大樓,多氣派!人家一張桌子上收的錢,等於咱之前一年交的錢。”如今一走到這一片,老高總會禁不住感慨。“你們找我?上展覽路榆樹館百姓生活服務中心。”除了這一攤子買賣,現在他還在內蒙古滿洲裡從事跨境電商監管服務。

  2017年11月30日,隨著東鼎服裝批發市場完成“使命”,“動批”12個市場全部閉市。閉市那天,有的商戶流淚了。指揮部產業發展處副處長劉林也流淚了。大伙兒聚餐后,他忍不住哭了,“憋不住了。淚中有受過的委屈,也有完成任務后的喜悅。”

  “干部的心裡是裝著咱們商戶的”

  2013年底,聽說北展地區建設指揮部成立了,在西城區委統戰部工作的劉林立即報了名。

  當時,劉林既擔任指揮部產業發展處副處長,又是天和白馬市場疏解組成員,常和商戶打交道。

  商戶中,劉林和八姐打交道最多,起初讓劉林最發怵的也是她。

  八姐,全名王鳳惠,因在家中排行第八,許多人都叫她“八姐”。

  正當八姐在天和白馬市場買下檔口、准備大干一場時,傳來了“動批”疏解的消息。那時她還在外地,火急火燎地往北京趕,一大早就去了指揮部。

  “市場關了,我們去哪兒?損失誰來賠?”八姐連珠炮似的發問。

  “這裡有兩個合同關系,你們和市場、市場和產權方。你們的合同是和市場簽的,隻能用解除合同的辦法來疏解……”劉林耐心地解釋。

  說著說著,劉林留意到八姐的眼睛又紅又腫,趕忙換了話題:“你眼睛咋回事?”

  八姐長嘆一口氣:“我愁得一宿沒睡覺。”

  “咱們不是千方百計想早點把賠償拿到手嗎?可要是把身體累垮了,那錢還有什麼用?”劉林連忙勸八姐。

  提到商戶,指揮部的同志們有這樣一個共識:“‘動批’商戶有的來的時候十八九歲,走的時候四五十歲,青春和汗水都留在了這裡。疏解,必須依法保護商戶的合法權益,這是底線。”

  他們一直盡可能為商戶爭取權益,保持與商戶的溝通,安撫商戶的情緒。“八姐,可一定不能沖動,有事咱們好商量!”劉林苦口婆心地做八姐工作,時不時給八姐打電話,一聊就是近一個小時。

  “人家跟咱非親非故,憑啥這麼關心我,還不是為我好!”八姐漸漸轉變了看法,“干部的心裡是裝著咱們商戶的!”

  “做群眾工作的關鍵就一條——將心比心。”疏解過程中,指揮部同志時時記著這4個字。

  他們有一個生動的比喻:西城區是“動批”商戶的“娘家”。

  “我們要像嫁閨女那樣把‘動批’的商戶‘嫁’出去。”

  “遷走只是完成疏解的半個圓,讓商戶在外面立得住、活得好、有發展,疏解工作才算圓滿。”

  早在疏解之初,西城區就著手與天津、河北等地政府進行對接。既然是“嫁閨女”,就要為“閨女”爭取更多的保障——到了新市場,租金減免多少?在當地生活,購房有沒有優惠?孩子上學的問題怎麼解決?他們都得和當地一一談好才放心。

  天津王蘭庄溫州國際商貿城、河北滄州明珠商貿城、河北永清雲裳小鎮……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一個個市場在北京周邊“拔節生長”,成了“動批”商戶們的落腳點。

  沙荒地“長”出時尚小鎮

  區域內,一個地方的疏解,有時需另一個地方的承接。這是大局意識,也是協同發展。

  有眼光的企業家和具有大局意識的河北部分干部,捕捉到了這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想不到吧?10年前,這裡還是一大片沙荒地!”一見面,雲裳小鎮總裁趙曉東賣起了關子。

  那是2014年,看到北京新聞,在北京大紅門經營了20多年服裝市場的浙江溫州人盧堅勝,腦海中立即閃過一個念頭:一定有大量的服裝市場、商戶、工廠會被疏解,得趕緊建一個大項目給承接住!

  盧堅勝立馬想到了自己的發小、人大碩士畢業的趙曉東。說干就干!盧堅勝和趙曉東等人馬不停蹄地考察了20多個地方,把環首都可承接服裝行業的點位看了個遍。

  攤開地圖:永清距北京60公裡,離天津60公裡,毗鄰規劃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京台高速貫穿全境。

  就這兒了!2015年,盧堅勝和幾個溫州老鄉聯合成立公司,投資建設雲裳小鎮。永清縣委縣政府和他們形成共識:這不只是北京服裝業一次地理的“遷徙”,更要以疏解為契機,對服裝業態進行升級。

  兩年后,雲裳小鎮投入運營。近3800家服裝商貿企業和商戶先后來到這裡,其中就有不少“動批”商戶。

  如今,雲裳小鎮已經打造出從面輔料採購到服裝研發設計、個性定制,再到展示、交流、交易的全產業鏈時尚平台。

  “這是疏解帶來的發展機遇。”盧堅勝說。2023年,雲裳小鎮從“國家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升級為“示范園區”。

  “隻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產業!”趙曉東篤信這句話,“堅持創意發展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他們服務很貼心,讓大家找到家的感覺!”對雲裳小鎮充滿期待的,還有包括張新環在內的商戶。

  張新環口中的“他們”,是雲裳國際服裝城負責人卓彩鋒等。張新環忘不了,她第一次嘗試直播帶貨就爆了單,直播間裡近1000人下單,賣出近2000件衣服。

  她一下傻了眼:這麼多單子,她連電腦都不會用,一個人怎麼發貨?情急之下,她向卓彩鋒“求助”。接到電話,卓彩鋒二話不說,和五六個市場管理人員一起配貨、出單、打包,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鐘。張新環又接著收拾,忙到深夜一兩點。

  “美美這些年沒少給我傳授經驗,她是個實在人!”走到“淘金屋”前,卓彩鋒停下腳步,朝裡張望。“美美”是張新環的小名,市場裡的人都這樣親切地稱呼她。

  “霞姐,新上的貨品不錯!”從張新環的“淘金屋”出來,沒幾步,卓彩鋒就走到了“霞姐服飾”店鋪前,朝店主熱情地打著招呼。

  “都是我自己搭配的!”順著聲音瞧去,一個打扮時尚的女子出現在眼前——她就是霞姐,“動批”老商戶、安徽人任翠霞。

  “動批”疏解后,一些商戶輾轉了幾個市場,一時不知道去哪兒好。

  “組團去雲裳小鎮”微信群裡,霞姐連發了幾條信息:“我覺得永清挺好,離北京近,交通方便。”“做生意最講究地段。”

  “霞姐說得有道理!”“一起去,談個團購價!”群裡贊同的人越來越多,最后有200多人和她一起來到雲裳小鎮。憑北京的營業執照,他們都被免了3年租金。

  19歲,霞姐就到了北京。現在到永清6年了,越來越習慣。她打定主意還要干下去:“盼著精品樓早點建成,周邊交通越來越好。服裝這一行我沒做夠,還想接著做!”

  繼續南下150公裡,就是河北滄州明珠商貿城。一大早,前來拿貨的客戶已經趕來,曾經的“動批”商戶們忙著配貨、打包、發快遞。當初,得知“動批”要疏解,滄州東塑集團負責人於桂亭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大好機會,一定得千方百計接住!集團立即赴北京招商。一輛輛大巴車載著商戶來滄州考察。年近七旬的於桂亭親自接待,最多一天見了1000多人。一些商戶還被邀請到他家裡做客,大家感受到滿滿的誠意。當然,更重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優惠。

  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滄州市政府積極和北京西城區政府對接,簽訂了合作協議。滄州市不斷完善商貿城周邊的交通、學校等配套,“接納”北京來的商戶。

  曾經的“動批”商戶,紛紛走向新的生活……而在北京,他們心裡惦記的“動批”,也已“脫胎換骨”。

  “動批”向新而生

  今年6月24日,一則消息快速在北京西城區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傳開:奇安信集團參與申報的“超大規模多領域融合聯邦靶場(鵬城網絡靶場)關鍵技術及系統”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本年度網絡攻防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也是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入駐企業第一次獲此殊榮。

  時光回到2017年年底。“動批”疏解完成后,關於“動批”地區的發展前景,西城區規劃了幾個方案,最終確定為金融科技方向。

  打開地圖可以發現,“動批”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往東南3公裡是西城區金融街,往北5公裡是海澱區中關村,可實現金融資源與科技資源的對接。這一產業方向,正符合北京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

  這當中,兩個時間點尤為關鍵:2018年5月,西城區政府在北京金融街論壇上啟動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一年后,經國務院批准,該示范區升級為“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

  “動批”區域,正是金科新區的核心區。

  2020年,神州信息旗下神州數科作為首批企業入駐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這裡離金融街、成方街非常近,一旦客戶有需求,我們的員工很快就能回應。”神州數科相關負責人馬洪杰深有感觸。

  隨著金科新區相關政策的出台及持續升級,神州數科在房租、稅收、項目等方面獲得扶持。2022年,神州數科又將企業最核心的研發機構之一——新動力數字金融研究院設立在這裡。

  “這裡是員工食堂”“這是健身房”……走進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大樓,副總裁楊洪鵬興致勃勃地講起企業落戶金科新區背后的故事,“原先,這些地方都是一個個擠擠挨挨的服裝檔口。”

  誰能想象,這裡原先是“動批”萬容天地市場。疏解后,經過反復協商,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以樓的產權作價入股奇安信集團。

  “投資企業就是投資未來!我們要為有夢想的企業搭舞台!”西城區領導的態度很明確。

  “地處核心區,員工們上下班更方便了﹔作為一家互聯網安全服務供應商,我們離金融機構等目標客戶更近了……”楊洪鵬一項項數著“安家”金科新區給企業帶來的紅利。

  對於西城區來說,更需要有這些科技企業來此扎根、開枝散葉,培養產業氛圍,促進經濟增長。

  初次來到金科新區的人們,有兩處必打卡之地。

  一處是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二層的平台。對面,今年年初剛完成改造的“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大樓矗立在藍天下,“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幾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棟從外到內煥然一新的甲級寫字樓,原是“動批”世紀天樂市場。

  另一處是位於樓內二層的那條150米長的“星河長廊”。長廊盡頭,一處名為“白澤迎溯”的創意雕塑,吸引著人們的目光:1000個密密麻麻疊放的衣架和2000個焊點,是向曾經在這棟樓中打拼過、奮斗過的3000余家“動批”商戶致敬﹔整體勾勒出的中國古代神話瑞獸“白澤”造型,寓意著未來這裡將吸引更多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的加盟。

  站在雕塑旁回望長廊,但見一長排窗口如一卷展開的長長的膠片,留存一幀幀時光的畫面——

  在過去的10年間,經過區域性批發市場騰退、城市更新、產業升級三者統籌推進,“動批”書寫了壯士斷腕、涅槃重生的華章﹔如今,國內第一個以金融科技為主產業的示范區,第一個探索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機制的園區,唯一一個被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正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演繹著精彩的“大戲”。

  常有國內企業和外國商團到這裡考察參觀。每次,這裡都有新變化。前不久,又有考察團慕名而來。面對客人,工作人員自豪地說出一連串數字:“根據最新統計,金科新區新引入金融科技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182家,注冊資本金超過1100億元,2023年形成三級稅收近20億元,是‘動批’疏解前的20多倍……”

  一縷陽光吸引人們將目光投向遠方。樓外開闊地帶,一根高高的立柱上,6個大字格外醒目——“時代向新而生”。

  不知是誰脫口而出:“陽光為新而歌。”

  (轉載自2024年8月28日《人民日報》18、19版,文章有刪節)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