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高清:“诗意”穿越武汉城 117首中英诗歌走进武汉轻轨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2年12月24日09:44

三阳路站轨道内展牌
三阳路站轨道内展牌
下一页

中英诗歌,铁轨旁生长

“你有多久没有接吻了?”

“岁月删去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只有那些坟墓还保留。”

“有围墙的花园,是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它的门,被打开了。”

从9月底开始,武汉市轻轨一号线沿线的部分广告牌上,印上了诗歌作品。这些隽永的文字,在钢筋水泥打造的城市丛林中穿行,散发出浓郁诗意,吸引了不少行色匆匆的市民驻足。

记者从湖北省作家协会获悉,这些诗歌作品是“公共空间诗歌”主题活动的一部分,活动从9月26日开始到12月底,为期三个月。车厢内,桥墩旁,扶梯边,过道处,搭乘武汉轻轨出行的市民和游客可在轻轨一号线的公共空间欣赏到中英两国当代诗人的诗歌佳作。

据了解,“公共空间诗歌”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与武汉市委宣传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武汉地铁公司共同主办的文化项目。中英两国诗人的优秀诗作如此大规模地在城市空间现身,在武汉尚属首次。

这次活动征用了全市373块公益广告牌,展出了5位英国诗人的17首诗和46位湖北诗人的100首作品。

5位英国诗人包括游走于古典与流行间的新锐诗人罗宾?罗伯逊、被誉为“英国行为诗人中的女王”弗朗西斯?比尔德等。他们创作的17首诗歌以中英双语的形式出现,市民可以直接感受到英文诗作的美妙。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的透露出禅意,有的弥漫淡淡的哀伤,还有的洋溢着雨露般的清新……

46位本地诗人的100首诗作,则让湖北诗人以前所未有的浪漫诗意走近市民。车延高和田禾是鲁迅文学奖得主,前者的《一瓣荷花》读出的是对人生的彻悟,后者的《喊故乡》则喊出了对故乡的无限深情。刊载诗歌的公益广告牌由8家广告公司无偿提供。

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说,“有人说武汉是一座“市民化的城市,我觉得武汉更是一座诗意的城市。”她希望有一天,武汉人在休闲时、等车时、散步时,甚至在购物时,都有机会慢下脚步,享受片刻的阅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感受瞬间的清新。

据了解,本次活动借鉴了“艺述英国”的文化交流模式。“艺述英国”是有史以来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英国艺术和创意产业盛会,于2012年4月至11月在中国的17座城市开展了从展览到音乐会等数百场世界级精彩活动。其几乎涵盖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视觉艺术、设计、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电影、建筑、摄影、时装、歌剧等公众活动。

精选诗作,留驻心间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谈及为什么会选择诗歌这样一种“阳春白雪”的文学作品做展示,方方介绍,公益广告牌面积不大,要是展示其他文学作品,字就会太小看不清楚;只有诗歌的字数和表现方式控制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英国大使馆文化处之前曾在别的城市做过类似展出,展示的也是诗歌;同时,伦敦地铁也常年做这类诗歌项目,有丰富的运作经验。所以,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

展出的英国诗歌作品,由英方确定。中文诗作由多位知名诗人和作协工作人员确定。定位是选择湖北当代诗人作品。据介绍,入选的湖北诗歌都经过了层层筛选,艺术品质高,可代表当代湖北诗歌的最高水平。

具体流程是,先选定诗人,再约稿,再评判合不合适。如果不合适,就换其他作品。而受邀诗人自荐后,再由田禾、阿毛等诗人以无说教性、政治倾向性等为标准选出100首诗歌作品。后来考虑到广告牌数量比较多,又从其他年轻的湖北诗人的作品中挑选了一些。据了解,在诗歌选定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诗歌的质量,还要看是否适合在公共空间展示;同时,是否老少咸宜也必须考虑。

“公共空间诗歌”最初在设置地点选择上颇费周折。主办方刚开始想把诗歌牌设置在长江汉水大桥上,可行人多半乘车过桥、阅读不便,且大桥上不允许设置广告。后经过实地考察,最终定下轻轨1号线沿途车站、桥墩等公共空间。

方方表示,目前纯文学的刊物很少,老百姓难以接触到纯粹的诗歌,这次活动精心选择艺术品质好的诗歌作品在轻轨沿线展示,可以让诗歌更大面积的深入民间,让民众感受当代诗歌的真正气质。她说,“文学作品是润物细无声的,通过这3个月的时间,让诗歌慢慢进入市民的心间。如果活动过后,一些市民能把一些诗歌背诵下来,那就太好了。”

公共空间,当有格调

家住轻轨一号线黄浦路站附近的退休中学语文教师李建说,在公共场所进行诗歌作品的展示很好,一个城市不应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认为,现在大街小巷商业广告铺天盖地,既有碍观瞻,又充满了金钱气息,让人心浮气躁。而诗歌作品,可以给人美的享受,也能让人心静下来。“我觉得老百姓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够越来越多”。

在大智路站,建筑设计师刘小姐正在阅读罗宾·罗伯逊的《花园幽灵》。她说,由于职业关系,她会特别留意身边的广告、图画等展示品,希望获得新的设计灵感。她认为,“公共空间诗歌”这项活动,让节奏快、压力大的年轻人可以放松下来,也让城市的品味、层次得到提高。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师易栋认为,营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高境界,传递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既需要规划者具备文化意识的自觉,又与市民人文素质的提升紧密关联。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要避免功利、短视的实用趋向,坚守文化理想与审美品位,合乎“美丽中国”的旨趣。而坚守审美品位,就需要有高雅文化形态。

方方对“公共空间诗歌”活动充满期待,她希望这样的诗歌展示不仅仅只是3个月,“我愿意把这个活动延续下去,希望今后可以留下永久性的展示牌,让诗歌长期展示。”

高雅文化,要接地气

《你有多久没有接吻了》作者、湖北省著名诗人张执浩说:“诗歌最大的软肋是难以走向大众,在这方面,我们曾作过很多的努力,如编写诗歌刊物、举办诗歌朗诵会,但是诗歌还是只能在小圈子里活动。这次公共空间展示,不管是对诗歌还是对诗人,都是一个很好的拓展,太有意义了!”

易栋认为,如何实现“高雅”与“亲民”的有效融通,对规划者的人文情怀和智慧是一种考验。雅与俗、引导与亲和、升华与融入,其实是具有张力的。一个城市要提高文化品格,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沉潜涵泳、氤氲化育,所以应追求整体性、多层面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建构,容涵富于时代气息的高端科技、璀璨人文,导引并彰显人们在城市中的和谐生活、优雅生存。另一方面,对高雅文化而言,接地气才能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谈及如何让诗歌等高雅文化走近老百姓,方方认为这需要时间积累和社会发展。她说,全世界普通百姓的趣味都差不多,有些东西只能在精英小众中生长,部分“阳春白雪”走不近百姓几乎是必然的,所以要顺其自然。而这个“自然”,便是社会整体的进步、社会文明的进步;但这并不是说高雅文化就要固步自封。当前低俗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综合性的背景使然。低俗作品更符合人们本能上的需求,即所谓“简单的快感”。这反过来要求高雅文化、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主动作为,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地区艺术总监戴维·礼表示,高雅艺术不必拘泥演出地点,而应考虑吸引更多人关注。“艺术应该无处不在,把歌剧、话剧、诗歌等从大剧院、图书馆里‘拉’出来,更容易让平时不怎么关注这方面艺术的人得到美的享受。甚至在一些废旧厂房等地进行‘游击’式的展览,也会让人获益良多。”他说,去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让他印象深刻,和“公共空间诗歌”类似,设计周也将展览地点定在了大栅栏(西区)、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中华世纪坛等场所。

相关链接:

戴维礼 

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地区艺术总监

戴维礼于1961年生于英国的奇切斯特市。他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获得了欧洲研究学的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伦敦城市大学的艺术管理硕士学位。在80年代,戴维礼主要涉足音乐产业,是一位评论家、音乐家,并拥有一家唱片公司。从那时起,戴维礼开始参与英国文化协会工作,最初是展会制作人,之后依次分别担任日本艺术部主管和东南亚艺术总监。目前,戴维礼是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地区艺术总监,并同时担任此次“艺述英国”项目的艺术总监。戴维礼已婚并育有两位子女。 

【1】【2】【3】【4】【5】

(责编:温璐、许心怡)

 图片新闻排行榜

  1. 1贵阳837名学生冒充特警参与拆…
  2. 2郑天翔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
  3. 3高清:黑龙江鸡西一住宅楼发生爆…
  4. 4高清:庐山东林寺否认强迫游人跪…
  5. 5男子为儿子学校捐赠普通手机 呼…
  6. 6高清:老挝一客机坠入湄公河
  7. 7高清:海军北海舰队在黄海海域展…
  8. 8兰州一小花园再度遭强拆 上百壮…
  9. 9高清:北京六百高中生圆明园内举…
  10. 10安徽发现东汉士大夫级夫妻双石廓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