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东方时空》:《东方之子周有光》
2006年03月22日央视《东方时空》播出《东方之子周有光》,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解说: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小认字的时候,老师都会先教我们汉语拼音。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现代汉语拼音是怎样诞生的。而周有光就是参与我国现代汉语拼音的制定者之一。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年鉴50年却改行研究中国文字,他本应写出大量的金融专著,而他笔下流淌的却是一个个优美的字母。1955年10月,为了进一步规范简化汉字,提高认知率,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周有光参加会议。那个时候,周有光是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的教授,而那时,他的业余爱好就是研究语言文字,并且在1952年和1954年分别出版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和字母的故事,两本专著。
周有光:我来来开会没有意识到改行,当然,当时是一种业余的兴趣,不是专业的兴趣,会后胡愈之就跟我说,你不要回去了,你留在文改会工作吧,因为刚刚成立的文改会。我说我是业余搞的,我是外行,我不行的,他们说这是一件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他们真会讲话,那么我就不好说了。
解说:于是周有光留在了北京,与叶赖士、陆志伟一起负责汉语拼音方案的起草工作。但是,汉语拼音方案,究竟以什么字母作为基础,存在着许多争论。
周有光:当初最难就是许多人都主张,中国人要创造一种自己的字母。用汉字的笔画,或者汉字的部件等等来设计,设计了好几个方案,这里面我想起一个有趣味的事情,就是苏联有一位副总理到中国来,跟陈毅副总理,那时候副总理是陈毅,他说我们中苏联合,无敌于天下,说最好的字母是用同样的,希望中国定汉字拼音字母,用俄文字母。陈毅副总理答复得很妙,他说我们要有世界眼光,我们中国要联络亚洲,特别是联络东南亚,他们都是知道拉丁字母,我们用拉丁字母可以同他们联络,所以呢,我们不能用俄文字母。
解说:1956年2月,周有光他们拿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向国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却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
周有光:反对新字母最厉害的就是JQX,当时都是笑话,有人说你用JQX我反对,为什么呢,我姓邱,那我就是阿Q先生了。许多人反对,那么我们跟他说,你不要怕,英文里面的皇后也是Q开头的,当时是一个笑话。后来呢,从这个利与弊争论了很久。
解说:周有光始终坚持,语言文字是不同文明彼此之间交流和融合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那么就得好用,经过三年的反复修改论证,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在全国推行,这使得难认难学的中国方块字有了全球通用的代码。47年来,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不断扩大,人们给它起了许多有趣的外号,通行证、指路牌、钥匙。而这把钥匙,不仅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工具,也成为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桥梁,更是为中西方语言交流发展搭建起沟通的平台。
40年前他第一次接触电脑,18年后他用拼音为我们找到了汉字输入电脑的理论方向。
周有光:周总理到非洲访问八个国家,带去的新闻记者,当时新华社有两个人,他们就跟我谈,说我们到非洲,想用拼音打回电报,来代表字码行不行,我说当然行啊,其实我都没有把握的。他们到非洲打回来的电报,是实际翻成中文登出来又快又好,没有错误,很成功。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在电脑上输入中文,也是用拼音最好的办法,可是反对的人非常多。
解说:于是,周有光开始在家里做实验,寻找原因。
周有光:原来这也是受汉字教育的影响,因为他们脑子里面的中文字,一个一个汉字的,他先把文章写好了,然后根据自己的文章,一个汉字一个汉字用拼音输入进去,那么一个汉字的拼音输入进去,出来好多个汉字选一个,再一个汉字出来选一个,这样子当然慢了嘛。
解说:找到了原因,周有光开始研究如何用国际通用的证词法,来解决拼音输入慢的问题。
周有光:首先要有证词法的概念,要按照词、词组,比如说惩前毖后,这四个字我到今天写不出来,老要写错。可是我打惩前毖后,作为一个单位,一下子就出来了,不会错的,你叫它的什么标准,它出来一定是标准的。
解说:1983年77岁的周有光发表了一篇名为《汉语内在规律和中文输入技术》的文章,这让我们现在常用的各种拼音输入法在理论上找到了方向。同年,日本的一家公司按照周有光的理论,研制出以拼音的方式,将汉字输入电脑的软件。为了表示感谢,这家公司,专门送给周有光一台打字机,在这台打字机上,周有光写出了30多部专著和300多篇论文。
周有光:孙女她有一次跟我开玩笑,她说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语文半路出家,她说两个半合起来是一个零,我说一点不错,我就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她这句话,叫童言无忌,小孩子在这讲真话,所以皇帝的新衣小孩子讲穿的。
注:转自2006年03月22日 东方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