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黄维、谭琳摄影报道:由人民网主办、新闻大厦艺术馆策展的“梦的颜色”——“孟晓云油画作品展”今天在新闻大厦23层艺术馆开幕。从记者、作家,再到如今的画家,孟晓云用七年时间,实现了她的“跨界之旅”。“梦的颜色”主题展主要分为“地震儿童众生相”、“留守儿童众生相”、“城市少年儿童众生相”、“青春期的自拍”、“老照片”、“自画像及其他”等系列,其中创作作品60多幅,临摹大师作品十多幅。
人民网总裁牛一兵出席并致辞。
著名作家张抗抗谈及好友孟晓云的画作时说:“看到晓云的画册,我很震动,她画册里人物的眼神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当她写作的手握上了画笔,她画作的颜料里就掺上了文学的汁液,所以她的绘画有着很浓烈的感情。我注意到她画作中儿童的眼神,即使悲哀但不绝望,即使孤独却充满勇敢,这些都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晓云的绘画里饱含着她对生活对儿童非常强烈的爱。这种表达传递着她的情感和对生命的认识,对苦难的抵抗,对未来的希望,从文学作品到绘画作品一以贯之。晓云重新开始,她梦的颜色是斑斓的,经过人生的种种际遇的磨炼,在绘画的世界实现一个梦的达成。我们大家祝福她祝愿她,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画作为我们的生活增添颜色。”
油画创作上的导师李伦教授回忆了孟晓云学画过程的点滴往事。“我曾建议她不要选择难度较高的油画和肖像画,但晓云老师迎难而上,有问题就请教,屡败屡战,一路坚持,令人动容。”李老概括孟晓云在绘画上的成功得益于三点:“一是她的聪慧,一点就破。二是执着,咬住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的精神。三是文化修养好。”
“写作和绘画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谈及画画,孟晓云表示“我选择的起点较高,是有难度。为什么坚持了七年?一是从小就喜欢,有兴趣;另一个性格使然,比较坚韧执着,认准的事就会坚持下去。学习绘画改变了我的思想方法,让我获得了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认识生命,也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她用“一切皆有可能”来概括自己的心得,称“通过多年的绘画经历我深感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认真做,一定会有成果。”
孟晓云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在3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其新闻作品和报告文学作品均获过不少全国性大奖。她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又开始了“跨界之旅”,拿起画笔,主攻架上油画,七年多来以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创作油画作品上百幅,圆了儿时的画家梦。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孟晓云用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由49位地震灾区儿童的单幅肖像组合而成的油画作品《汶川地震儿童档案》。
据悉,展览将持续一周。
上一页 | 下一页 |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4]2108-308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039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