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谈故宫的8个关键词:为故宫立法 院长撤离红墙【3】

【查看原图】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人民网陈灿 摄)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人民网陈灿 摄)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7年03月09日09:02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陈灿) “消防安全、古建筑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是故宫的‘命根子’。”8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故宫文物保护、关于今年的两会提案、关于故宫未来的发展,单霁翔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人民网记者梳理了8个关键词,带你走近故宫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1.故宫的“命根子”

单霁翔曾说,消防安全是故宫的“命根子”。

今年两会,他一共提了18个提案,主要是围绕故宫完整保护与故宫文化遗产安全。故宫是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此外,这些宫殿建筑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藏品,共1807558件(套)。“这些古代建筑和珍贵文物藏品能够长久保存是我们最大的职责,防火、防盗、防震、防腐蚀、观众防踩踏等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木结构建筑群来说,防火是最关键的。”

单霁翔表示,对于文物保护,只有不出事,才能做好事。“我们说要确保文化遗产万无一失,但你要知道,‘一失’就‘万无’。一旦发生火灾,一切努力就付诸东流了。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消防安全是我们的命根子。”

2. 紫禁卫士

紫禁卫士,一支驻守紫禁城41年的队伍。

在紫禁城的城墙里,7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有1200栋古建筑,9371间古建筑房屋。如何保障这样一个巨大区域的消防安全,仅靠故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故宫的东南一隅,有一支驻守紫禁城41年的队伍,被称作“紫禁卫士”。

据了解,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东城支队故宫特勤中队于1975年5月25日正式成立,主要肩负着以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为中心,天安门周边地区3.7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火灭火、反恐处突和应急救援任务。

单霁翔表示,过去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只占总面积的30%,到2014年,开放面积达到了52%,2015年65%,去年达到了76%,目前还在继续推进中。“无数条巷道,无数个庭院,何时闭,何时开,开放哪些区域,这些每年也在变化,消防任务也在不断加重。” 故宫消防中队的官兵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加强实战演练和基础工作,如进行摸底、防火宣传等。

此外,故宫平坦开阔,雷击可能是最大威胁,针对这个情况,消防中队也关注古建筑的消防设施和古建修缮的防雷设施安装,结合故宫地形来设置高压管线和中控室等等。故宫的消防演练还有个特点——“军民结合”。“不但消防战士参与,员工也参与进来。这样一旦发生险情,员工可以把文物抢救出来。”单霁翔说。

对这样一支风雨无阻守护着紫禁城的消防力量,单霁翔由衷地表示了自己的感激,“我们对有这样的队伍与我们同在感到踏实和安全。他们做得比我说得好!”

3.院长撤离红墙

此次两会,单霁翔的提案也再一次呼吁社会各界能加强故宫周边地区和故宫周围环境的保护。他表示,为避免安全隐患,要把不直接接触文物的员工和所有私家车撤出紫禁城。

今后四年,包括单霁翔在内的共计750名员工,都将撤出故宫红墙。

4.观众参观“限流”

2015年的6月开始,故宫正式开始实施“限流”措施。所谓限流,就是故宫将观众的每日接待量限制在8万人以内。

随着故宫影响力的扩大,故宫的观众数量也不断增加,“我们今天使用的办法是不让游客过度集中。”单霁翔介绍说,进行限流的宣传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淡季的优惠力度,包括免费日、旅游团的淡季优惠、展览的布置等,做到旺季不挤,淡季不淡。“目前旺季平均是54800人,淡季是48000人,仅相差6000多人。再加上开放面积的不断扩大,人进了故宫里就分散了。”第二,进行网上售票。在旺季时,70%的观众都在网上买票,避免了窗口排队,也能错峰参观。“我们在应对观众的大流量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既使观众能进入故宫观赏,又有安全的舒适的参观环境。”

5.《故宫保护条例》

“目前,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古建筑维修、观众安全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自称为“故宫守门人”的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呼吁,要切实加强故宫文化遗产保护和促进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亟须制定《故宫保护条例》。

关于故宫立法,去年,单霁翔的提案主要是呼吁故宫保护总体规划能尽快审批。“在这基础上,今年我希望能上升到法律层面,制定《故宫保护条例》,专门为故宫立法。“单霁翔期待地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专门就《故宫保护条例》的下一步立法进行了沟通和规划,希望会有一个更有力的日程表出来。

6.故宫博物院的诞生

你知道吗?故宫博物院的诞生和火灾有关。

单霁翔介绍说,自1420年永乐皇帝建成了紫禁城,到2020年,紫禁城就将迎来600岁生日。但是,在1421年,紫禁城正式启用后几个月,太和殿就烧毁了。在这之后,太和殿——这个俗称金銮殿的、集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的建筑也在明代、清代多次被烧毁。

1923年6月,紫禁城中的建福宫突然起火,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紫禁城古建筑群的关注。在这场火灾后一年,末代皇帝出宫。不到一年后的1925年10月10日,故宫成为公共文化机构。“建福宫的火灾让社会意识到故宫应该交给民众,成为民众的博物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今天更应该注意故宫的文化遗产安全。因为这些文化遗产在我们眼中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命历程比人的生命历程更长。我们要把一个完整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单霁翔动情地说。

7.物联网安防系统

2011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窃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斋宫临时展出的7件展品失窃。单霁翔回忆道,那个时候我们使用的还是1998年的防盗系统,十几年都没有更新了。事件发生后,故宫用了两年时间,更新了安防系统。“现在,我们的中控室有65面大屏幕,2300个高清晰摄像头。”

故宫也在不断更新安防系统。“我们现在已经成功研发了全时空覆盖的物联网系统。今天,在寿康宫这类原装陈列的地方,你移动任何一个器物,中控室都会报警。我们将会不断把新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我们的安全工作。”

现在,故宫采取积极的态度,把古建筑群不断扩大开放,把能够开放的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下,而不是封闭起来。按单霁翔的话来说就是:越扩,越使用,越引起关注,也就越安全。

8.故宫文创“萌萌哒”

近年来,故宫的众多“萌萌哒”文创产品成为网红,风靡全国。针对“萌萌哒”这个说法,单霁翔则表示,“其实到去年年底,我们出了9100种文创产品,统计发现‘萌萌哒’系列不到5%。”因此,故宫的文创产品其实不仅只有“萌”。单霁翔说,我们今天的文创产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样的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产品。“在故宫文化创意馆,如木艺馆和陶艺馆,可以看到其实故宫文创更多是面向各个阶层的。我们今天的目标是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一定是要有文化气息的。”

分享到:
(责编:陈灿、黄维)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