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寄語十八大:要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於丹寄語十八大:要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2012年11月09日09:5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11月7日,十八大北京代表團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間隙,著名文化學者於丹就文化建設等熱點問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幸福熱

  文化建設需制度化保障

  記者:十八大就要開幕了,請問你對文化建設方面有什麼期待?

  於丹:這次大會是一個繼往開來承上啟下的大會,很期待在文化建設方面有制度上的保障。自從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們在文化規模上擴大了,但是否有規則有秩序有理性地發展,還需要更多的保障。我很希望文化通過引進和走出去,多元碰撞,呈現一個化合反應,而不是物理上面的累積。我希望文化建設“文而化之”,在“化”字上下工夫,不是簡單地展現文明成功,而是應該研究“文”如何化育人的行為。

  最近幾個月,有一個很熱的話題,就是討論幸福。其實幸福和文化關系密切,隻有化入內心、融入血液,才能調動文化自信,找到文化自強的理由,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道德滑坡

  不能隻信文憑,要信核心價值

  記者:你如何看待當前大家討論的道德滑坡現象?

  於丹:中國文明的根系是靠倫理來維系的,而倫理與農耕文化密切相關。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超過了50%,中國正在從城鄉一體化向城鎮化發展,這裡的好處是我們迅速獲得了都市的繁榮、科技和物質水准,但卻產生了惶恐,距離土地越來越遠。比如昨天是立冬,是預示冬天來臨的日子,農民肯定知道在這一天吃什麼做什麼,但城裡人似乎很少想這些問題。其實中國人的精神的根是扎在土地裡的,不能忘本,守信譽、懂仁愛、會分享,才是倫理教育中的核心價值。孩子們在跳芭蕾學奧數的同時,不能失去倫理的根系。

  我做大學老師,有時候感到很遺憾,一個孩子進入大學,盡管分數很高,需要在少年時期建立起來的對中國倫理道德和文化體系的信任卻沒有建立,在大學修正就太晚了。我們缺失得太多了。孩子在學習大把技能的時候,缺失了對傳統的信任感。

  我覺得,相信是一種力量,不能隻信文憑,要相信核心價值,要學會從農耕文明到都市文明的轉化。我希望孩子們都能相信點什麼,當然這事不用著急,要慢慢來。

  社會轉型

  北京應從大城市變成強城市

  記者:現在大家在提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北京未來如何發展你怎麼看?

  於丹:北京作為首善之都,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基地,北京的機構很特別,既有超穩定的老北京文化,也有公務員大學生等外來人員組成的移民文化,北京是個各種文化、背景、觀念隨時發生激烈碰撞的城市。北京作為首都,文化具有不確定性,創新和蓬勃的生機。文化真正做到自覺、自信,需要一種創新體制鼓勵和保護。

  北京的目標是世界城市,我們如何在世界文明中找到都城的坐標,找到通行於世界的評價標准。我覺得,從歷史沿革到市民結構到世界城市目標,這些都是北京的優勢,北京應該發揮資源優勢轉型成效能城市,從大城市變成強城市。

  記者:能否說說你對十八大的寄語?

  於丹:大會是承前啟后的,希望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我們的大會能夠出台有效的舉措,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讓中國實現從令世界瞠目結舌的速度轉到令世界敬佩的品質的提升上。從我們的生產經濟方面的建設,到國民素質和中國口碑的提升。

  我覺得,怎麼樣能在品質提升上,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是一個普通中國人最大的期待。

(責任編輯:肖亭亭、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