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雕漆傳人殷秀雲:最初的夢想破碎 被迫改行反倒成就自己【7】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2014年06月10日08:01  王鶴瑾

上一頁
這是殷秀雲為一位上海的朋友所雕刻的盤子。(人民網 王鶴瑾 攝)
這是殷秀雲為一位上海的朋友所雕刻的盤子。(人民網 王鶴瑾 攝)
下一頁

編者按:“我們要時時想到我們的文化正在消失,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中國民間文藝家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曾說。6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它在薪火傳承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情況參差不齊,有的逐漸凋零,技藝瀕臨失傳﹔有的欣欣向榮,傳承人的徒弟也成了大師。為重拾傳統文脈,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推出《指尖上的國粹》系列報道,為您講述“非遺人”的傳承故事……

在傳統工藝美術圈內,大家都知道雕漆大師殷秀雲不僅技藝精湛,勤勉敬業,而且不爭名利,為人厚道朴實。她從事雕漆工藝的設計和制作四十余年,設計了近千件作品,曾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等榮譽,是雕漆技術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雖然殷秀雲所獲得的諸多殊榮皆因雕漆而得,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她從小的志向是成為“象牙雕人”,而非“雕漆人”。

最初的夢想破碎

殷秀雲想成為“象牙雕人”的初衷緣於兒時看了一段象牙雕刻的紀錄片,幼小的她被片中的象牙雕刻工藝深深地震撼了,“象牙雕刻太美了。”於是,她初中畢業后便放棄了大學夢,考入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的象牙雕刻專業。

命運似乎總是不遂人願。殷秀雲從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工藝美術廠,但是,她並沒有如願地從事她鐘愛的象牙雕,而是到了雕漆車間。“當時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她坦言,當時也鬧過情緒,“無論誰勸什麼,我就是不願意去,剛開始還哭,甚至還多次找領導提意見。”但是,領導的態度很堅決,對她說,如果再提意見的話就讓她去干光漆。“領導這麼一說,我就被嚇著了,因為光漆是最累的工種,還會讓人皮膚過敏,所以我隻好硬著頭皮接受了組織的安排。”

“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人們都說,當上天為你關閉一扇窗戶的時候,也會為你打開一扇門。在殷秀雲不情不願地進入了雕漆車間后,她碰到了幾位心地善良的老師傅,“師傅們一直安慰我、鼓勵我,他們考慮到我之前是學象牙雕的,於是就讓我把雕漆和象牙雕結合起來創新一下。”

性格柔中帶剛的殷秀雲骨子裡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勇氣,“那時候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任何事情都能完成。”師傅們給了殷秀雲一大堆漆板,讓她在漆板先練習,“正式雕之前先學習磨刀子,磨了一個多月把手都磨破了,破了之后又長出新肉,非常疼,但這是基本技能,必須掌握。在漆板上刻人物跟在象牙上雕完全不一樣,象牙雕人物更精細,而且是立體的圓雕,但漆板卻是平面的。”

為了掌握好雕漆技術,殷秀雲不停地學習、練習。她不光練習漆板雕刻,還繼續夯實繪畫基礎,把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無間隙,“白天跟著師傅學技法,差不多下午五六點結束,七點我再去北京站畫素描寫生,大約晚上十點多回宿舍﹔到了宿舍還得臨摹一些大作,周末再去香山畫素描寫生。”

被迫改行反倒成就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六年后,師傅讓殷秀雲開始創作人物了。她創作出的第一件作品叫《趕擺》,是兩個少數民族人物挑著擔子趕集的場景,“因為之前雕漆的圖案都是山水、畫鳥,或長裙飄飄的古代人物。”因此,她創作的這件作品等於在雕漆界做了一個大膽的改革。新意的構思、扎實的繪畫及雕刻技藝,令該作品的反響特別好,“從那時開始,我的思想開始轉變了,對雕漆的反感漸漸煙消雲散。別人不能做的我給做成功了,心裡開始有了一種成就感。”

在工藝美術廠期間,殷秀雲還開創了一個先河——她是第一個將多種工藝結合在一起創作新產品的人。“那是1975年,一次我在故宮看到一個木胎的雕漆船,受這個啟發我回來搞了一個一米多長的鳳船。整個船體是雕漆的鳳的造型,兩邊翅膀是金漆鑲嵌,船上有三層樓閣,窗戶和柱子用的是花絲鑲嵌,裡邊12個吹拉彈唱、跳舞或下棋的象牙人物,船上的小桌子是景泰藍工藝,船的后尾是玉雕。”這件作品當年在北京市工藝美術展現場被人訂走。

從20歲進廠到28歲成為開創雕漆界先河的高級人才,殷秀雲說,“現在回頭想想,當初的被迫改行反倒成就自己。”

年過四十再次被迫改行

九十年代初,由於整個行業不景氣,雕漆廠不復存在,已經年過四十的殷秀雲再一次被迫改行,進入景泰藍行業。提起這段經歷,殷秀雲嘆了口氣,說那是她記憶中最難過的時候,“因為我做雕漆二十多年了,已經對雕漆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非常不舍得放棄,但又不得不放棄。”

執著的殷秀雲懷著對雕漆的熱愛,決定無論多麼艱苦也要將“雕漆路”繼續走下去。於是,她決定和北京通州的一家民營雕漆工廠合作。

這家工廠給殷秀雲的工資每月隻有一千多元,但實際上,經營困難的工廠差不多兩年都沒有給殷秀雲一分錢,“那時廠子實在太困難了,除了要給其他工人發工資,還要維護其它各項開支,有時候沒辦法,我就主動提出不要工資。”殷秀雲憶起當年的艱難歲月時,不自覺地嘆了口氣,“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在這行堅持了這麼多年,對雕漆有了深厚的感情,我肯定放棄了。” 殷秀雲從剛開始對雕漆不喜歡不了解,到后來愛不釋手,“覺得先人創造的這種藝術真是很神奇,而且我一旦做上活兒就什麼煩惱都忘了。”她懷揣著這份厚重的感情,在這家廠子一干就將近二十年。

經常夢見在工廠的情景

在這二十年裡,當然有苦就有甜。“曾經有一位收藏家出十七萬定做了一個屏風、一個方桌、一張羅漢床、兩個櫃子等,這筆單子令我們所有人都開心極了,”即使這十七萬對於這筆單子來說,隻能保本,“但卻是我最開心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廠子能靠這筆錢再堅持一段時間。廠子給了我一個重新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我一定要保住它。”不過遺憾的是,廠子最終還是逃脫不了倒閉的命運。對此,殷秀雲內心萬般難過,“后來還經常夢見以前在廠子工作的情景。”

如今,熱愛雕漆的殷秀雲在位於北京光明橋西的百工坊創辦了一間工作室,她除了繼續創作雕漆之外,還在高校帶研究生,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學生們,“現在傳統的雕漆手藝已經失傳了很多,”殷秀雲臉上浮現出一絲沉重,她說,“其實,到了我這個年紀,不需要大富大貴,就希望能夠將咱們民族的精華傳承下去,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的支持,別讓老祖宗留下的工藝消失了,這就是我心裡最大的願望。

背景資料:

2006年,雕漆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景泰藍、玉雕、象牙雕刻同被列為京城工藝“四大名旦”。但雕漆與其它三者不同,雕漆是在光滑柔軟、易於變形的漆層上進行雕刻,極其考驗創作者的功力,素有“出刀無悔”之說,尤其是人物刻畫,沒有數十年的功力很難下“筆”。而傳承人殷秀雲卻將雕漆人物創作發展成了自己的長項,融入立體雕塑和象牙雕刻的技法,把人物的體貌和個性表現的惟妙惟肖,譜就了一段雕漆藝術傳奇。

中國文化遺產日特約評論:

親近遺產觸摸歷史:文化遺產不應鎖在“深閨”

用城市歷史記憶與個性文化留住鄉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高清推薦

 最新留言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片新聞排行榜

  1. 1南京一轎車失控沖下河 司機淡定…
  2. 2宋丹丹與閨蜜朱媛媛對嘴激吻
  3. 3曹格愛女Grace模仿李小龍 …
  4. 4大S手抱女兒返京被拍 體態豐腴…
  5. 5寧靜曝分娩過程 謝娜秦海璐花容…
  6. 6柳岩與劉亦菲曖昧調戲男主持
  7. 7京郊現天體浴場:五十余人路邊水…
  8. 8美國變性人夫婦 丈夫生娃妻子當爸
  9. 9深圳一3層樓房主梁斷裂傾斜路邊
  10. 10河南夫妻半夜被拋墓地 回家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