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国家大剧院一年演出910场 院长陈平解码经营窍门

本报记者 陈 原
2015年01月22日08: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年910场,靠的是什么(面对面)

  建设大剧院,是近些年席卷各地的风尚,但相当多的大剧院没有充实的内容,有的大剧院没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有的大剧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而经营整整7年的国家大剧院不但拥有独特的经营理念,并且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演出业绩,仅去年一年演出就高达910场,为此,记者访问了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请他介绍7年来的经营窍门。

  记者:2014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迎来了运营7周年的日子,而在2014年这一年,演出已经高达910场,这对国家大剧院而言,意味着什么?

  陈平:早在2007年开业运营之初,我们就为自己定下了每年800场的演出指标。2014年,演出数字是910场,这意味着每个晚上四大剧场同时拉开大幕,可谓全年无淡季。其实,与910场演出相对应的,是82.5%的销售率,意味着实现了全年盈利。原来以为,除《天鹅湖》等经典外,多数舞蹈项目都会亏损,但如今连荷兰舞蹈剧场、马克·莫里斯舞蹈团等现代舞演出,都一票难求。作为大剧院一直打造的室内乐品牌,也从票房“老大难”变成了“香饽饽”。

  记者:在您看来,国家大剧院如此出色的上座率和票房,靠的是什么?

  陈平:节目内容优质当然是第一因素,然而,对观众的培育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培育观众首先要让大众走进来,只有请大众走进来,才能逐步培育他们的欣赏欲望和情趣。7年前,大剧院开业,一开始,很多人都只为参观建筑而来,但到了后来,更多的人十几次、几十次地进出,这就完全是为欣赏艺术了。票房仅靠少数戏迷、乐迷、舞迷或业内人士也撑不起来,还要靠普通观众,让普通观众进来,票价就不能高。7年来,我们的平均票价从最初的480元下降到2013年的316元,再到2014年的271元,逐年递减。票价虽不高,可质量却不低,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率领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演出,最高票价只有680元,降低了门票这道“门槛”,自然就迎来了络绎不绝的观众,2014年,大剧院观演人数突破了92万。

  同时,国家大剧院的原创作品和制作产品,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2014年,大剧院上演的自制剧目23部,演出119场,其中首演的新作品就有11部,还在世界引起了瞩目。美国《纽约时报》发出感慨,“国家大剧院标志着歌剧在中国正在进入黄金时代。”英国《金融时报》评价:“大剧院用极短的时间,建立起一整套剧目制作的方法与体系,超乎想象。”

  记者:除了低票价,国家大剧院还用什么方式持续培育观众?

  陈平:7年来我们共举办各类普及教育活动6685场,去年一年就达1090场,覆盖61.6万人次。如今,“周末音乐会”“大师面对面”“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青少年艺术周”等一批公益项目,经过多年浇灌,已经开花结果。去年的歌剧节、五月音乐节、舞蹈节期间,大剧院策划了100多场公益演出和艺术普及活动,足迹遍布学校、社区、医院、教堂、博物馆、图书馆、地铁站、商业中心。同时,国家大剧院培育观众的项目许多都是从儿童开始的,一系列普及教育也是从小学生起步。从2011年起,大剧院开始在全市建立“歌剧兴趣培养基地”,从最初十几所中小学增加到如今的153所。歌剧基地校的孩子们每年都能获得欣赏歌剧、观看排练、聆听讲座的机会。大剧院去年还牵手北京市自忠小学与校尉胡同小学,挂牌建立两所“音乐附小”,为同学们“定制”了完备的课程。

  记者:网络时代,国家大剧院的艺术传播及推广如何与新媒体相融合?

  陈平:我们的古典音乐频道客户端下载量突破69万,凸显了高雅艺术与新媒体平台结合后的巨大优势,这座手掌中的“大剧院”,收藏着500部经典演出的现场视频、2600张高音质的古典唱片、186部舞台纪录片和207期大师访谈节目。2014年,大剧院新浪官方微博的粉丝量激增到215万,腾讯官方微博的粉丝量达到了41万,官方微信的粉丝量则突破6.5万,八月合唱节期间,大剧院官微发布的一段“快闪”视频,短时间内点击量便突破10万,这对合唱艺术而言,实在难得。大剧院的未来传播方式,恐怕必须借助新媒体,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2日 17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