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让交响乐扎根黄土地:农民放下锄头拿起了西洋乐器

本报记者  王  珏
2015年01月22日08: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交响乐扎根黄土地(文化脉动)

  国交和北斗村农民管乐队在重庆南岸区迎龙镇合演田园音乐会。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北斗村农民管乐队演奏西洋乐器。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体验更丰富
  请扫二维码

  国家交响乐团的乐手们没有想到,几年前的一个无意之举,竟然促成了一支农民管乐队的成立壮大,让西方高雅艺术悄悄在东方黄土地上扎下了根。在重庆南岸区,北斗村农民管乐队成立已有4年,农民放下锄头的手拿起了西洋乐器,在田间地头奏响阳春白雪。当西方古典遇到中国传统,当交响乐拥抱泥土味儿,将会产生怎样的交融和碰撞?又带给我们的文化建设怎样的启迪和思考?

       

  一支农民管乐队的诞生

  “放下锄头的手拿起了明晃晃的乐器”

  重庆的冬天带着浓重的湿气和冷意,但漫步在重庆南岸区迎龙镇,却能感受到田埂里萌动着生机和绿意。1月14日,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就在北斗村小广场上演。北斗村农民管乐队和国家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国交)给村民们带来了一场田园音乐会。北斗村农民管乐队演奏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国交带来了《小夜曲》《西班牙进行曲》等,西方古典和中国传统、高雅气息和泥土味儿,奇妙地通过音乐传递,在田间地头交融。

  为了这场音乐会,国交乐手对农民们进行了专门辅导,分声部训练。而台上,农民们吹得一板一眼,认真用心。

  追溯这支农民管乐队的成立,还得从5年前说起。2010年,国交在重庆南岸区迎龙镇建立了基层联系点,把高雅艺术送到最基层。2011年,北斗村农民管乐队成立。国交为他们捐献了长号、小号、西洋鼓等乐器。农民们放下锄头的手第一次拿起了明晃晃的乐器。

  学习一件对农民来说完全陌生的乐器,谈何容易!当地农民张玉福领到了小号,他说:“一开始拿到乐器,连音都吹不出来,好不容易吹响了,就像黄牛在叫,吹一个音需要一天到两天,嘴巴都吹烂了。”

  更难的是周围人的不理解。今年44岁的农民周永淑告诉记者,一开始家里人不支持,说吹乐器费气伤身体,周围的人不理解,说我们吃饱了撑的。乐队的成员也从一开始的二十来人变成了7个人。

  但农民们没有放弃,每个星期,他们自发地来到小树林里演奏。经过摸索和练习,加上国交的辅导和帮助,他们可以独立演奏曲目了。

  2014年1月,当国交再次来到基层联系点,农民管乐队和国交完成了同台演出,并获得了成功。“我老公来台下看我们演出,回去后说,你们还是可以的,只是声音比他们大些。我说那是因为我们是吃红薯的,他们是吃大米的。村里人也都说我们有进步,觉得听我们演奏是一种享受。”周永淑笑嘻嘻地说。

  如今的北斗村农民管乐队已经小有名气,乐队成员也扩展到了近20人。逢年过节,乐队不仅给当地村民们演出,还主动下基层,去周边农村演出。

  一种新常态的形成

  “在双向互动中培育中国原创力量”

  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农民管乐队的发展壮大。他也没有想到,几年前的一个无意之举,竟然促成了一支农民管乐队的成立壮大,让西方高雅艺术悄悄在东方的黄土地上扎下了根。“前几年,他们只能吹旋律,今年他们有了专业乐谱、分了声部,呈现的效果令人惊喜。”关峡说。

  尤其令他感动的是,农民们对音乐那份渴望和锲而不舍。给农民排练的国交老师会提到这样一个细节:乐器吹久了容易缺氧脑袋疼,但每次给农民们排练,农民们舍不得休息,抓紧一切休息时间使劲练习。

  农民乐手的一点一滴的努力和进步,都令关峡惊喜。他决定帮助农民完成心愿。2014年3月,国交邀请北斗村农民管乐队来到北京,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了“最好的未来·圆梦北京”公益音乐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除了结对农民管乐队,国交还在重庆结对了盲童乐团,乐手们每年都来到重庆特殊教育中心,给学校的扬帆管弦乐团赠送乐器,开展梦想课堂。包括国交在内的中央院团下基层,已经从“送文化”转变到了“种文化”,一种常态化的机制正在形成。

  在此基础上,让当地文化资源反哺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也愈加受到重视。今年,国交还在重庆成立了国家交响乐团创作基地,希望加大中国原创音乐的创作。一方面,国交将以南岸创作基地为中心,辐射大重庆以及云贵川等地区,在5到10年内争取让该地区交响乐、声乐等有突破性发展。另一方面,每年国家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可以在南岸创作基地得到一些实践锻炼,并结合南岸的实际情况,创作出具有南岸特色的艺术作品。“这是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的一个新开始。”关峡说,希望通过创作基地的建立、创作力量的培育,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新常态。

  一种文化生态的打造

  “改变农村的文化形态从而影响社会形态”

  交响乐给农村、给农民带去了什么?

  张玉福说,感觉这些洋玩意儿已经融入了生活。周永淑在手机里下载了很多歌曲《向斯拉夫女人告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前有时间我去搓麻将,现在一有时间我就练一会乐器,觉得有了寄托。”周永淑说。北斗村村支书杨孝刚说,现在村子里氛围更和谐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

  作为农民管乐队的指导老师,国家交响乐团乐队副队长周宏说:“交响乐丰富了农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农村单调的文化生活。加强了农民的协作能力,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提高了农民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农民们从不认识乐器,到吹响到演奏,每取得一点进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磨练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更重要的是,在新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中,以交响乐为代表的高雅艺术契合了农民们文化需求,影响了农村的文化形态。

  关峡说,交响乐可以改变文化传统,改变生活方式和接受美学。“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距非常大,但美的东西是共通的。交响乐给农民们带来了美的影响和改变,并引导农民走向更美的东西。”关峡说,“如果农民管乐队可以从成立到发展到影响周边,以点带面带来农村文化形态上的改变,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文化部艺术司演出管理处处长杨雄也提到,如今的农村物质丰富了,农民有了更多的文化需求。“我们要把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带下去,形成常态化机制,改变农村的文化形态从而改变社会形态。”

      

  记者手记

  已经是第三次采访北斗村农民管乐队,但每次采访却还是带着这样一个疑问,高雅音乐和普通农民的结合,怎么看待这样的反差?一个细节就可以佐证,在田园音乐会现场,农民们穿得西装革履,国交乐手们身着便服,农民们学习西方礼仪,国交乐手更接地气,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本身就带了巨大的冲击力。

  但正如国交乐手们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将好的音乐带下去,怎么知道农民们不喜欢?不要小看农民们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从他们对乐器小心翼翼的珍视、对专业乐手的尊敬和羡慕、演奏时的全神贯注,就可以知道他们对高雅音乐的喜欢。

  在采访中,农民们大都说不出为什么喜欢交响乐,但改变,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一种美的习惯和追求正在形成,一种文化风气和社会风尚正在改变,这将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2日 19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