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唱中国歌剧需"中国美声"
金曼是观众熟悉的歌唱家,当年因主演歌剧《江姐》而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底,她在北京大学开始筹建歌剧研究院,经过4年多艰难的筹备,2010年1月,研究院终于成立,5年来,身为院长,她一直不忘探索中国歌剧未来的发展道路。
记者:您是著名的歌唱家,当年为什么想起来要创办歌剧研究院?
金曼:我在歌剧舞台演唱了很多年,对中国歌剧感情很深,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深切感到我国歌剧舞台的发展急需杰出的创作、演唱、编导、制作人才,所以,主要精力逐渐由演唱转为教学,培育年轻一代。我想创建歌剧研究院的想法与北京大学不谋而合,北大是国内最优秀的高等学府,在这里设立歌剧教育和研究基地,对中国歌剧的未来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歌剧研究院是北大直属的二级学院,从2005年底开始筹备,在各方面领导、艺术家的热心支持下,于2010年1月成立。这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从事歌剧研究、创作和表演的高等教学科研机构。
记者:北大歌剧研究院的办学目标是什么?如今已经拥有哪些专业?
金曼:我们的目标就是办成国内最优秀的歌剧专业人才培养、创作、交流的基地和研究中心。在歌剧与音乐剧表演、歌剧史论研究、歌剧制作与管理三个专业中,歌剧与音乐剧表演已招收了三届学生,共18人,今年将迎来首届毕业班;而歌剧制作与管理是今年新开设的,计划招生8人。今后我们还将陆续增设歌剧创作、导演、舞台美术与技术、指挥等专业,最终建立起独立、完整、系统的“歌剧学”学科和歌剧教学科研体系。除了教学,创作原创歌剧也是研究院的建设内容,通过原创,一步步培育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我们已经创作了《青春之歌》《钱学森》,还联合广东省政府制作了歌剧《宋庆龄》。今年,我们准备推出原创歌剧《武则天》,目前,剧本和音乐创作业已完成,将于今年9月中意建交45周年之际,在意大利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的中国音乐文化周首演,届时,意大利歌唱家将用中文演唱中国歌剧。
记者:您一直倡导“中国美声”的概念,在演唱和教学中也始终在探索、创建“中国美声”学派,可否简要谈谈您的主张?
金曼:多年来我发现,为数不少的美声专业学生演唱外国作品时有模有样,可一唱中国作品,在咬字、语调、情绪把握、音乐走向等方面都不太对劲。乔羽先生曾说过,谈中国歌剧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碰上一个美声唱法的问题”,“用美声唱中国歌剧就必须使这种方法与中国语言(汉语)相结合”。我一向认为,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剧,需要的是一种“中国美声”,也就是能够唱好中国作品的美声,这就如当初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都在本国的歌剧发展中建立起独自的美声学派那样。所谓“中国美声”,应当是对西方传统美声经过充分学习、消化、吸收并经改造的美声歌唱;是与中国汉语语言很好结合,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很好融合的美声歌唱;是符合世界各地观众歌剧审美习惯的美声歌唱,更是能够被中国人广为接受和喜欢的美声歌唱。创建“中国美声”学派,一靠歌者的自觉,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向已故的张权老师学习,尽管她系统掌握了美声各流派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歌唱家,她不断向民间艺人学习单弦、京韵大鼓、河南梆子、评弹,由此淬炼出演唱中国作品的精湛技艺。二是靠作品,没有大量带有“中国美声”学派风格的歌剧作品问世,就不可能真正形成演唱学派。三是要产生代表人物,没有杰出歌唱家作为代表,在舞台上去完美体现和有力证明,就无法表明这个学派的诞生和成熟。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19日 1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