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24小时营业获赞:书店灯光不熄说明了什么?
去年此时,北京文化地标、爱书人心目中的圣地“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试水“24小时营业”。一年过去了,三联书店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14年营业额接近翻番,实现盈利,并计划开第二家24小时分店。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既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心血,也寄托着政府对实体书店生存发展的殷殷关切。实际上,三联书店是全国上百家获得政府财政补贴的书店中的一员。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里不灭的书店灯光,恐怕难以支撑24小时。
从这个角度看,三联书店的成功不代表实体书店的危机已经过去。三联书店以及三联书店所在的北京,在全国都是特例。三联书店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一般书店难以比拟的;三联书店所属的中国出版集团是中国实力最为雄厚的出版机构;三联书店的物业是自有的。更重要的是,北京是一座人文荟萃的特大城市,汇集了全中国最爱读书、也最舍得买书的群体。据北京市有关部门所做的一项调查,2013年北京人均读书超过9册(不含教材教辅)。据亚马逊中国网站统计,北京人在其网站上购买的图书占到全国总销量的11.39%,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城市。
之所以强调这些客观因素,不是否定三联书店自身的努力,而是一种提醒: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城市的实体书店所难以具备的。效仿三联书店开一家24小时书店是容易的,但活下来很难。杭州、郑州等地的一些24小时书店,如今正面临着晚间客流不足、营业额难以覆盖夜间运营成本的尴尬。试想一下,如果享受政府补贴的24小时书店最终没能活下来,不但白白消耗公帑,还将打击人们对书店的信心。
实体书店之所以陷入今天这样的困境,非得政府出手扶助不可,根本上是传统经营模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了。书店业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但这种新的经营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成功之前谁也不知道。因此,实体书店尝试24小时不打烊、引进文创产品、多元化经营等等,都只是在探索,不能因个例的成功而额手相庆,更不能把政府的财政补贴当成生存秘笈。政府再有钱,也不会不停地为个别行业输血。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如果一个行业注定要没落甚至消失,政府怎么可能会把钱白白扔进无底洞呢?实体书店必须证明自己值得救助。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就在实体书店陷入生存危机的同时,曾经火爆的卡拉OK也在悄然没落,关门闭店的消息不断。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可书店幸运地获得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只是,书店的幸运之处在于人们认为书店业能够涵养书香、传承文明,提高社会与人的文明素质,那么书店业就要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做到了这些。如此才不负读者期望,不负纳税人的补贴。
书店灯光不熄,那是文化理想在闪耀。但别忘了:用电也是要花钱的。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10日 1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