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千面老旦”袁慧琴:京剧创新如何对接传统与现代

本报记者 王珏
2015年07月09日08: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袁慧琴:京剧创新如何对接传统与现代(速写)

  图为袁慧琴主演的《曙色紫禁城》剧照。
  资料图片

  “受西方教育的清朝宗室格格德龄郡主来到宫门深锁的紫禁城,面对专横的慈禧、绝望的光绪,一群争风斗气的后宫宫眷,迂腐不堪的八旗官宦,一段西方文明与陈规旧律冲突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中国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剧《曙色紫禁城》以生动的故事、创新的视角、多样的形式获得了各方好评,目前已经在全国巡演了45场。国家京剧院老旦名家袁慧琴在剧中扮演慈禧一角,对老旦唱腔和人物的性格多有开拓,突破了人们印象中慈禧守旧、顽固的形象,演出了慈禧复杂的人性。剧中有一段慈禧和荣禄的对话,这对昔日的旧友、今日的主仆的欲说还休,通过两人的对手戏精彩呈现。“说什么九五尊福乐安享,我是那狱中囚徒代过受偿。”袁慧琴一段唱腔将一个闭锁深宫的女人数十年来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蕴含其间,让人们从“人”的角度重新理解慈禧,也给人们提供了重新审识这段历史的新视角。

  袁慧琴坦言,《曙色紫禁城》的创排,最初起源于袁慧琴观看的一出香港话剧团话剧——《慈禧和德龄》。“德龄与慈禧,这一新一旧、一老一少,相遇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夕的历史一刻,引发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袁慧琴请来了话剧原编剧何冀平担任京剧编剧,“香港戏剧教父”毛俊辉担任导演,希望通过国际眼光给传统京剧艺术呈现注入新的血液,“留住老观众、吸引新观众”。有了话剧剧本的扎实基础,加上严谨的唱腔设计、现代化的舞台呈现,让《曙色紫禁城》获得了观众包括不少年轻人的喜爱。《曙色紫禁城》在北京大学演出后,一些过去从不爱看京剧的大学生对她说:“这个慈禧太有味道了,性格太丰富了。这样的京剧,我们肯定爱看。”而在针对北京朝阳区小学的专场演出中,《曙色紫禁城》获得了众多“00后”小学生们的青睐。“我怎样才能唱成您这样好?”“您是怎么理解慈禧和德龄的关系的?”在与小学生的演后交流中,孩子们的热烈而专业的提问,令袁慧琴大有触动:“艺术是共通的,想不到小学生也能这么喜欢这部剧,今后要做更多京剧普及工作。”

  京剧艺术如何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袁慧琴通过一出出剧目实践深化了京剧创新的思考。她总结道,首先要“出新不出圈”,京剧要和其他艺术相互借鉴、融合,在舞台上提供多重的审美意蕴。比如《曙色紫禁城》在尊重京剧程式和规范的同时,又结合话剧艺术的长处,改进戏曲节奏和结构的散漫。其次,要有时代感,要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情趣。21世纪观众审美情趣是综合化的,多年来,她一直在力图使自己的表演贴近时代,创作适合当下审美的艺术作品。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将人物“立”起来。袁慧琴说,“通过创作描摹出丰富复杂的人性,这才是好的剧目。戏曲如是,艺术如是。”袁慧琴的老师李金泉在九十高龄观看了《曙色紫禁城》后十分激动,称这部戏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在袁慧琴看来,这就是对她艺术创新的最好肯定。

  对接传统和现代,是袁慧琴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12岁进入湖北宜昌艺校之后,袁慧琴因为独特的嗓音条件被选中工老旦。青春年华,谁不想打扮得光鲜亮丽站在舞台中央?袁慧琴不是没有过犹豫。直到17岁遇上了自己艺术道路的引路人——京剧老旦艺术大家李金泉,拜在他的门下学习“新李派”老旦表演艺术,在感受李金泉对艺术精益求精追求的同时,李金泉对艺术善于博采众长、勇于不断创新的旷达胸襟与魄力亦深深感染、感动着袁慧琴。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到进入国家京剧院排演《八女投江》《契丹英后》《火醒神州》《对花枪》《红灯记》《杨门女将》等,袁慧琴不断拓展着老旦的戏路和审美内涵,被称为“千面老旦”。如今,袁慧琴对老旦行当有了舞台经验累积后的深层次理解,“老旦最能展示女性经过岁月沉淀后的从容厚重,那种母性充满了女性魅力。”

  互联网时代,她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了推动戏曲和新媒体的结合上。担任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她,希望利用数字化京剧网络平台传播我国国粹文化,为过去的珍贵历史建档、为年轻人了解戏曲搭建平台,“给古老的艺术插上现代传媒的翅膀”。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09日 19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