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是最伤人聊天词汇?苏轼陈寅恪都爱用
2016年01月15日08: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陆灏《听水读钞》中有篇《陈寅恪的“呵呵”》,说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不止一次用到“呵呵”二字,很有感慨:“陈寅恪给人的印象是个严肃古板的老学究,而在其史学著作中,居然出现‘呵呵’字样,可见他也不乏俏皮风趣。”
《东方今报》副总编辑曹亚瑟先生曾撰文说:有网友查“呵呵”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他本人查遍了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发现欧阳修有12通书信用了“呵呵”;《苏轼文集》中收有数百封尺牍,竟然有47处带有“呵呵”,苏轼真是个“呵呵”大家啊……
“呵呵”原指笑或微笑和开心的笑,是笑声的拟声词。文中用“呵呵”早已有之。如《晋书·石季龙载记》:“宣 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唐寒山《诗》:“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医者呵呵笑道:‘此乃痨疗之症,怎说是疳膨食积?’”“呵呵”有时还指说话声音含混不清。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宫梦弼》:“(富者)已舌蹇不能声,惟爬抓心头,呵呵而已。”
在网络流行以前,“呵呵”是有些人的口头禅,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如今,“呵呵”已从最初单纯的拟声词逐渐变得词义多样化。在百度贴吧中“呵呵”一词代表不同意对方说法,或者不屑与对方交流的意思。近年来,“呵呵”逐渐变为贬义,在网络聊天中被认为是骂人词汇;在香港地区,“呵呵”还另有所指。还记得2013年网友评出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是哪个吗?呵呵,对了,就是“呵呵”!
(责编:王艺锭、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