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日报:《一切都好》为什么不好

董阳
2016年01月19日08: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切都好》为什么不好(编辑点评)

  导演张猛新作《一切都好》以带着爆米花味儿的片名跻身贺岁档,结果石沉大海。这个结局让不少关注张猛的观众失望。

  如果片头打出来的不是 “张猛”二字,《一切都好》称得上中规中矩:镜头语言流畅,开场画面颇有光影质感,至少张国立、姚晨的表演是到位的。关键是,原作电影《天伦之旅》已经搭好了叙事框架,设置好了故事主题,而且这个故事在当下中国也极具现实感:老人退休后,儿女住在另外的城市,承受着大城市生存的压力。光鲜之下的不堪,“一切都好”背后的心酸,存在于千千万万个家庭之中。

  这种人们习焉不察却又无法摆脱的生活真实,本应是张猛的一道大菜,却分明被做成了虎头蛇尾、皮厚馅薄的糊塌子。开场小儿子失踪的讯息本可为整个故事埋下炸点,可是到了片尾,小儿子毫发无损地出现,对老爷子进行了一次鸡汤式的心理辅导,草草地、也强行地给故事安上了一个大团圆的尾巴。老人面对一连串糟心事儿的复杂心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以及沟通的可能,这些意义空间,均未加深究。此外,老人探访四个儿女的故事段落之间看不出结构上的内在关联,每一段都像泼出去的水,拎不起也收不回,成了孤零零的展示。由于缺乏层次和节奏上的细致构架,整部电影的情感能量远远没有得到释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悬而未决,镜头在现实的裂缝上草草滑过,既没有痛感,也缺乏冷峻,令人明显感觉电影意蕴之“薄”,加之可以凑成一副扑克牌的明星脸,观众的视点始终漂浮在表象之上。也正是因为这种意蕴之“薄”,诸如小外孙跟外公飙“大人腔”等设计痕迹明显的情节段落都显得缺乏情感和信息的铺垫,成了让人分分钟出戏的“抖机灵”。

  张猛导演的电影作品《耳朵大有福》《钢的琴》曾给观众带来惊喜,面对《一切都好》的表现,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一部敷衍之作,期待张猛的“现实感”早日回归。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9日 23 版)

(责编:王鹤瑾、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