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聊"年味儿":用冻鸡当武器耍 放麻雷子吓坏街坊
编者按:还记得小时候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呼唤春节你“快点来,慢点走”,想到那时的春节,满脑子都是年味儿:家家户户屋檐下挂满了腊肉,大街小巷贴满了对联,全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看春晚……临近过年,这些温馨的、有趣的、难忘的回忆就一股脑儿地又冒出来。春节习俗源远流长,各地不同,每个人都有浓浓的过年情结和不一样的过年故事。这个冬日,人民网文化频道推出春节特别策划《最怀念的年味儿》,邀请王刚、六小龄童、叶辛、于丹等文化名家,畅聊他们的春节记忆,分享他们最怀念的年味儿。
王刚1975年全家福(照片由王刚独家提供)
说起过大年,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有讲不完的故事。只不过,关于年味儿的故事和他在节目中讲过的历史掌故、新闻故事、都市传奇都不同,这些来自于他记忆深处的“珍宝”,字句知冷暖,言语有温度。
王刚说,小时候日历薄上最渴望翻开的一页就是春节,每当春节临近,爸妈都会带着他和妹妹去市场买东西。男孩子有小刀小枪花花面具,女孩子则是清一色的扎花,富裕一点的光景,家长还会给孩子做身新衣裳。年三十要守岁,年初一要去长辈家拜年,无论去谁家都能收获一兜满满的瓜子和糖果。当然,最让王刚开心的就是收到压岁钱。1961年,父母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五块钱的压岁钱,王刚怀揣这笔巨款,带领小伙伴们去买炮仗和灯笼等各色好玩的年货,成了孩子王。他笑着回忆道:“那年,小伙伴们都惦记我这五块压岁钱,我就领着大家去买鞭炮。我们买的是成串的小鞭炮,只有两厘米长。谁都舍不得一下子放完,而是拆开了,一个个扔着放。都放完了,我们还会去雪堆里捡那些没有炸响的,再把它们掰开来,点着里面的火药,我们管这叫做‘放嗤花’。此外,大家还会买一些灯笼,有纸的、玻璃的,里面插上一根小蜡烛,可美了。”
除了嬉戏玩耍,伙食上的改善也是难得的福利。尤其在那些个物资紧张的年头,一道如今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也盛满了忆苦思甜的回忆。1960年春节,按当时的政策王刚家里可以分到一只鸡,只是一家四口人,每人配额只有半斤,所以一只年鸡不能超过两斤重。“那年我去负责买冰冻的白条鸡,我挑了一只1斤9两重的。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只冻鸡的脖子很长,身子很瘦,腿也抻得很直,从爪子尖到头是个长条形状,就像棍子一样。回家路上,隔壁小男孩拿着木剑找我比划,我就拿鸡当武器,没想到‘咔擦’一声,鸡脖子砍断了,吓得我在雪堆里到处扒拉找鸡脖子。要知道,少了鸡脖子起码损失了二三两呢。”那些打上时代烙印的特殊记忆在王刚的表述中充满了趣味童真。
1986年的春节也让王刚很难忘,一切还得源于一次放爆竹的意外经历。那年王刚在央视主持春晚,没能和家人团聚,大年初一的晚上才回到位于沈阳军区话剧团的家中。为了再感受下过年的气氛,王刚从爆竹堆里挑了一个特别大的麻雷子(注:一种响声很大的爆竹)去院子里燃放。王刚面露愧色地说:“真没想到那个麻雷子装药量太大了,‘啪’地一声炸开后,我被震得一屁股坐到雪堆上。有很多邻居出来大吼,‘谁放得这么响,我们家的玻璃都被震得哗啦哗啦的’。吓得我赶紧躲到一个角落里藏着不敢吱声。我那时候都30多岁了,为这件事感到特别不好意思。” (文/唐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