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独家]史依弘:梅葆玖站在台上不动 都散发着梅派的气质

2016年04月25日15:07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史依弘与梅葆玖(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唐平、陈苑)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是梅派的“大青衣”,多年来,与梅葆玖先生有着浓厚的师生情谊,在接受人民网文化频道采访时,她引用恩师卢文勤先生的一句话说到,“葆玖老师就是站在台上不动,都散发着梅派的气质。”

今天上午十一点五十分左右,史依弘从梅葆玖先生家人处得知“先生没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前几天来北京演出时,特地到协和医院的危重病室里看望过梅先生,“那时候,先生已经快不行了”。史依弘当时就跟梅葆玖先生的家人说,“如果老师有什么情况,请第一时间告诉我”。

“在今年两会上见到梅葆玖先生时,他身体还很好,精神也不错,我们谈笑风生,聊得很高兴。”史依弘回忆说。由于都是全国政协委员,而且被分在了同一个文艺界界别的讨论小组,史依弘每天都和梅葆玖先生在一起开会,“对梅先生来说,开会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儿,为了遵守两会的会议时间,他每天晚睡早起,把自己平时的生活规律都打乱了。但是,每次小组讨论他会都到场,每天都来,从来没有遗漏过”。

史依弘还提到,“梅老师特别喜欢上海,对上海非常有感情,他一见我就跟我说上海话,而且说得很地道”。出生于上海思南路的梅葆玖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对于自己的出生地,他有很浓的情感。“我在两会上跟他聊起我要在上海办一个文化公司时,他用上海话跟我说,到时候我一定去你那里坐一坐,玩一玩,喝喝茶。”史依弘说。

虽然没有形式上的正式拜师,但对史依弘而言,梅葆玖先生一直是她非常崇敬的老师,“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非常浓,无论是唱腔、表演或是其他的,只要我有任何问题向他请教,他马上就会指点我应该怎么做。”此外,史依弘还谈到,自己的恩师卢文勤先生与梅葆玖先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特别好的朋友,当年卢文勤先生去世,梅先生是第一个发来唁电的。史依弘非常清楚地记得,梅葆玖先生当时特别认真地写了一封篇幅很长的唁电,内容真挚感人,让在场的很多人听后都感动落泪。其中,他写到,“文勤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教育家,输送了像史依弘这样优秀的梅派人才,我打心底里特别感激他。”

史依弘说,卢文勤先生生前曾对梅葆玖先生有过一句非常准确、传神的形容,“葆玖老师就是站在台上不动,都散发着梅派的气质。”

除了艺术造诣高,梅葆玖先生的在为人处世也令史依弘由衷崇敬和喜爱。史依弘谈到:一是他思想开明,从来不保守,鼓励支持对京剧改革创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2003年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这部剧融入了那么多交响乐的元素,就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突破”;二是他非常温和,非常洒脱,为人宽厚,从不计较门派流派之争,有的学生拜了他还去拜别人,他也从来不介意,“他一直都把我们这些晚辈当朋友对待,做任何事情都是抱着跟我们商量的态度,从来没有对我们有任何要求,非常谦和,这种性格也是梅兰芳大师身上的性格,梅兰芳大师之所以能受这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护,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

在对京剧艺术的创新方面,史依弘有过很多成功的尝试,也得到过梅葆玖先生的鼓励,她回忆说,前几年,她有一次表演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时正巧遇到了梅先生,她想不到梅先生会对她说,“史依弘,我知道你《锁麟囊》唱得很好,我很高兴。”“梅先生真的非常鼓励和支持我去学习别的京剧艺术流派,丰富自己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这都是好事儿,多唱多学都是好的。”史依弘感动地说。

在今年两会上,梅葆玖先生的一次发言也令史依弘印象深刻,“他准备了很长的稿子,都是手写的,整个发言长达十多分钟,讲的就是他父亲梅兰芳在艺术道路上的传承与创新,当时在座的政协委员听后都非常受启发。”

采访的最后,史依弘告诉记者,在两会上,梅葆玖先生还曾经跟她提到,希望能把当年排演《大唐贵妃》的人再聚起来,一起演出,“梅老师特地叮嘱我,依弘,你要把档期留出来,我们今年可以把它恢复了”,史依弘动情地说,“这是梅葆玖先生一直以来未完成的心愿。”

(责编:陈苑、李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