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追忆“四有”书记谷文昌:好大一棵木麻黄

余清楚
2016年05月05日09: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好大一棵木麻黄(观天下)

  古人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人有时会物化为树,高大飘逸,伟岸挺拔。

  树有时会异化成人,充满情感,有血有肉。

  那岛,那人,那树。

  东山岛,谷文昌,木麻黄。

  一

  2015年3月,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亲自带队,深入东山岛采访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4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新闻报道。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谷文昌,再一次被人们传颂,一个并不被大众熟悉的树种木麻黄又一次被提及、被铭记。

  东山岛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福建省第二大岛。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登上东山岛的情景。2015年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跨过连接大陆和东山岛的八尺门大桥,踏上东山岛的土地,顿感南国风情扑面而来。冬日艳阳,温暖如春,绿树成荫,草木葱茏。绵延的海滩如少女的臂弯,妩媚动人。沙粒温润如玉,涛声不绝于耳。海鸟于碧波上空浅吟低唱,姿容潇洒得令人陶醉。青山绿水间,更令我心为之动神为之牵的是那郁郁葱葱、傲然挺立的木麻黄。

  木麻黄,有点拗口,有点特别,但记住了就不会忘记。该树原产于太平洋诸岛,中国引种约有80多年历史。它属常绿乔木,树干通直,姿态优雅。木麻黄生长迅速,抗风力强,不怕沙埋,能耐盐碱,是中国南方滨海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在东山岛,只要有海堤,就有木麻黄防护林。木麻黄列阵迎风,如坚强的哨兵,年年月月,护卫着东山岛20多万岛民安居乐业。

  登岛采访,是为了一个人,一个在东山县当过县委书记的人,一个让木麻黄在东山岛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绿树成荫的人,一个让东山岛从荒漠变为绿洲的人,一个让东山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人,他叫谷文昌。

  东山人清楚,没有谷文昌,就没有木麻黄,没有木麻黄,就没有今天东山人的幸福生活,为了感念谷文昌的功德,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为“谷公”。什么人配享“公”字之尊?“周公吐哺”“包公断案”也。

  其实,当东山岛群众亲切地把木麻黄称作“谷树”的时候,在他们眼里,谷文昌就是一棵扎根于东山岛的木麻黄,一棵根植于老百姓心坎的木麻黄,一棵对党无限忠诚的木麻黄。要读懂谷文昌这棵树,也许需要一辈子。谷文昌和木麻黄跨越时空、超越自然的人树情缘,谱写了一曲人相守、树相依的时代颂歌。

  二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福建的两个名人。巧合的是,都与东山密不可分,一个是古人,叫黄道周,一个是今人,叫谷文昌。

  黄道周(1585—1646年),明末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万历十三年出生于东山岛。他为官清正,不谐流俗,忠言直谏,多遭贬谪。明亡南逃,隆武帝即位福州,黄道周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两部尚书,以大学士自请率兵赴江西抗清。不久兵败被执,押到南京,劝降不从,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血书,慷慨就义。试想,一个被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书法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的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竟然慨然起兵,以卵击石,舍生取义,活脱脱的一个文天祥再世,令人潸然泪下,欷歔不已。

  谷文昌,一个与东山岛结缘的人,一个与木麻黄结缘的人,一个平凡而又极其伟大的人。是党把他派到了东山岛,是党任命他当了东山县县委书记。是他,让木麻黄登上了东山岛,绿遍了东山岛,使这个过去寸草不长、风沙肆虐的荒凉岛屿,如今成为莺歌燕舞、草木茂盛的绿岛。

  1950年5月,谷文昌随军渡海解放东山岛。他来自河南省林县,可能并没有想到,整个岛上光秃秃一片,根本就没有“林”字可言。一年四季6级以上大风不断,森林覆盖率仅0.12%,风沙肆虐时可埋掉大半个村庄,“乞丐村”到处都是……面对荒岛,面对风沙,他说,不制服风沙,不绿化荒岛,就把这把老骨头扔在岛上。

  谷文昌,经历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依旧坚定,不蛮干,不气馁。从1955年到1957年的3年间,他先后试种过10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都未成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终于在广东找到一种名为木麻黄的树。拿回来试种时,遭遇持续一个多月的倒春寒,遍植全岛的数十万株木麻黄树苗几乎全被冻死。在将要绝望之时,技术人员发现在白埕村还有9株木麻黄活着。就是这9株成活的幼苗,点燃了谷文昌心中几近破灭的希望。据当时和谷文昌一起打拼的同志回忆说,他捧着那9株新绿的幼苗,高兴得像小孩一样,脸上乐开了花,“你们信不信,能活9株,就一定能活9000株、9万株!”

  历史既有偶然,就有必然。谷文昌毅然决然选择了木麻黄的同时,木麻黄也毫不犹豫拥抱了谷文昌。此刻的谷文昌和木麻黄,犹如一对山盟海誓、不弃不离的情侣,铸就了一座造福东山人民的丰碑。

  三

  木麻黄,是默默无闻的树,是无私奉献的树,是东山岛的生命树。东山岛,因谷文昌而变,因木麻黄而美。东山岛人民感念谷文昌的功德,把谷文昌称作“谷公”,把木麻黄称作“谷树”。

  就是这9株稚嫩的木麻黄,如星火燎原,在东山岛弥漫开来,浓绿起来,固住了沙的侵蚀,挡住了风的横行,护住了草的生长。东山岛变了,山山披绿,田田吐翠,水水生烟。东山人民变了,不再外出乞讨,不再沙进人退,从此耕田种地,出海打鱼,安居乐业。1964年,谷文昌离开他工作了14年的东山岛,到福建省林业厅当副厅长。他深深地眷恋这片倾注他无数心血的土地,离开时,他虽有不忍,但已不再遗憾,因为他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实现了“不救民于苦难,共产党人来干什么”的承诺。

  青山不语,已成记忆。木麻黄不语,已成丰碑。东山人不语,“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却相沿成习。

  1987年,谷文昌去世前,没有向党提出任何要求,唯一的请求是:“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东山”“我要和东山的百姓在一起,和东山的大树在一起”。从他的遗言就可以看到他的“东山情怀”和“木麻黄情结”。如今,他面朝东方,面向大海,静静躺在东山的怀抱中,岛上成千上万的木麻黄环绕着他,像持枪挺立的卫士一样,共同守护着他的梦想,他的土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谷公去世后,年年清明时节,无数东山岛上的群众,自发来到谷文昌陵园,在“谷公”墓碑前摆满鲜花、香烟、美酒、水果等祭品,寄托哀思。因为,在东山的父老乡亲心里,谷文昌不是亲人远胜亲人,他给东山老百姓心中带来的福祉、留下的故事,比台湾海峡还深还宽。

  在东山岛的赤山林场谷文昌的陵墓右侧,有一棵胸径36厘米、高达16米的木麻黄树,英姿挺拔,静静地陪着1959年曾经亲手种植它的主人。1987年,他走了。去世前他提出要回归东山,要与木麻黄为伴。这棵和东山人一样感恩的木麻黄,为他主人的墓,遮风挡雨,守碑护灵,满腔忠诚。

  木麻黄作为福建沿海最主要的海岸防护树种,已大步走出东山,沿着蜿蜒绵长的海岸线延伸。在平潭,在莆田,在泉州,到处都能看到它挺拔伟岸的身影。感恩谷文昌当年的坚定不移,感谢木麻黄如今的绰约风姿,昔日狂沙弥漫的不毛之地东山岛,成为闽南的旅游胜地。东门屿景区成了国家森林公园,风动石景区成了国家4A级景区,东山岛的旅游人气逐年上升。

  四

  当初在东山岛采访时,就很想去林州看看。看看林州以什么样的情怀和气魄,造就了谷文昌同志不一样的精彩人生、不平凡的意志品质。

  2015年下半年,因参加在林州召开的谷文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去寻访了谷文昌故居。车在太行大峡谷中穿行,断崖壁立,群峰峥嵘,雄险峻伟,不可名状。从市区行车约半小时,来到大峡谷中一个狭长的洼地,中间有一条小河,些许流水无声流淌。半山腰有个古朴安静的村庄,叫南湾村,就是谷文昌的老家。他家的老宅子还在,是个小巧的四合院,依山而建,采集大山里的叠石建造,独门独院,有花有草,冬暖夏凉,林州人普通而独特的庭院。如今已成为谷文昌事迹陈列室。

  谷文昌在东山岛与贫穷和荒漠顽强搏斗的同时,在他的故乡林州也开展着一场与大自然拼争的壮举。20世纪60年代,为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工程,这条“生命渠”后来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红旗渠是新中国的奇迹。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言是哉。正是南湾村,这个太行山里毫不起眼的小村庄,厚植了谷文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一心为民的崇高品德。一个北方汉子,南下东山岛,一干就是14年,筚路蓝缕,孜孜以求,终于用忠诚书写、用生命锻造,成为所有工作在一线的县委书记的楷模,成为东山人民心中年年祭祀的“谷公”,成为一棵根植东山岛的永不凋零的木麻黄!

  在东山岛柔软的海滩上漫步,看着层层叠叠的木麻黄,在海风中自由生长,随风摇曳,仿佛谷文昌的身影在大地行走,谷文昌的形象在空中升华,谷文昌的精神在人间传扬。

  好大一棵木麻黄。

(责编:陈灿、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