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延续民族记忆 守护精神家园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开幕

2016年06月21日17:14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正式开幕。此次特展为期两个月,共展出一百余部珍贵古籍,旨在通过展示中华古籍中的精彩故事和文化精粹,引导观众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享受精彩纷呈的精神盛宴。

2016年3月2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16]22号),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899部)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4个)。至此,《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古籍总量已达12274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多达180家。这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最新成果。

展览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为契机,共征集全国近20家单位100余件珍贵古籍参展。展览分为“珍贵古籍、书香中国”“浩瀚典籍、历史智慧”“古籍保护、任重道远”三大部分,其中“浩瀚典籍、历史智慧”作为展览的主体部分又分为“修齐治平、儒典光辉”“以史为鉴、本固民安”“百家争鸣、百技争长”“文学大观、百代风骚”“民族交融、多元一体”“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五批名录、秘笈重光”等七个单元。前四单元依照“经史子集”四部排列,分别展示以十三经及其注疏作品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以纪传、编年、典制、谱牒等题材为代表的史学名著,以先秦百家、国粹技艺为代表的子部珍籍,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学遗产。在传统四部的基础之上,特展单列民族融合与对外交流两大单元,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珍贵的民文古籍和西文古籍展示在观众面前。此外,特展单列“五批名录秘笈重光”单元,展出了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甄选具有代表性的典籍。

本次特展在主题、选目等方面,突出主旋律,激扬正能量。如“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单元,紧扣“一带一路”时代脉搏,展现东西方历代先贤凿空绝域,传播文明的历史源流。展览典籍范围广大、版本精良、亮点纷呈。其中包括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宋拓《淳化阁帖》与游似藏《兰亭序》。这是香港地区首次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的两部代表性珍品。此外各馆所藏敦煌遗书、佛教经典、宋元善本、明清稿抄无不齐备,秘笈罗陈、亮点纷呈,令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大饱眼福。

特展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修复成果的集中展示。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通过举办修复培训班、设立传习所、招收古籍保护专业硕士等多种方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多方开展古籍修复项目,在古籍修复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保护计划实施迄十年之际,特展亦将展出多件珍贵古籍的修复成果。如山西曲沃县图书馆藏北宋刻《大般涅槃经后分二卷》修复成果、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出版规划办彝文古籍修复成果、国家图书馆天禄琳琅修复成果、西域文献修复成果等等,借此向公众汇报古籍保护工作进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上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三件世界印刷史上标志性珍贵文献首次集体亮相。2015年在中央领导关心下,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全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成功入藏堪称世界印刷史上标志性实物例证的三件早期印刷品。其中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简称《弥勒上生经》)仅比咸通九年《金刚经》晚59年,为国内已知有纪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另两件分别为晚唐五代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五代北宋初刻本《弥勒下生经一卷》。这三件刻本弥补了中国作为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故乡却无早期实物的遗憾。(王广燕)

(责编:王鹤瑾、黄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