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歌声》收视依然火爆 制作方揭秘幕后
《中国新歌声》的四位导师,坐在“导师战车”上俯冲而下。
“今天穿了最红的衣服,只等最爆的收视!半年多的心血与汗水,值了!”在上周五晚浙江卫视的《中国新歌声》开播前,负责节目制作的灿星公司宣传总监陆伟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出炉后的节目收视效果,让陆伟松了口气:CSM全国网收视率高达2.24,仅次于《奔跑吧!兄弟》今年的收视纪录,另一个监测平台酷云大数据显示,节目市场占有率突破30%,几乎五倍于第二名。从“好声音”变成“新歌声”,“战车”取代“转椅”,观众依然买账。
今年年初开始的“好声音”版权之争,导致原先的核心道具“转椅”不能用了,促使灿星启动原创节目方案。陆伟介绍,导演组花了三四个月时间,从100多个创意中选择了“导师战车”作为新模式的核心点,“节目最终播出时,最引人关注的创新点是导师战车高空冲刺的形式,但实际上为了表现这种形式,导演组至少进行了成百上千次摸索。”
导师战车的道具设计可谓煞费苦心,导演组为此请来迪士尼公司的供应商,以打造过山车的硬件标准,来设计和制造导师战车的运行轨道。而作为核心道具的导师战车出现任何变化,都会牵涉整个舞台的音响、灯光、摄制系统的全面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节目中,导师战车面前的“声音之门”,能够上下升降,用来遮挡导师的视线。看起来很普通的一扇门,节目组考虑过十几种方案,并都制作了模型进行试验。设计的难点在于,既要保证遮挡物可以挡住导师的视线,同时需要拍到导师的表情,并要保证遮挡物的打开既快速又安全。陆伟笑言:“我们曾考虑过左右开启挡屏,但因为开启速度较慢,导师椅子上的隔板会影响导师的面光而放弃;我们又尝试在战车前装一个帘子,导师可以直接穿过去,但实际测试发现无法保证舞美效果。”
在导师战车和“声音之门”方案确定后,如何拍摄战车冲刺、捕捉门背后的导师表情,也变成了节目组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拍摄好四位导师的面部表情,整个团队绞尽脑汁:导演组曾尝试在观众席设置机位,但因为这一方案只能拍到侧脸而放弃;导演组又尝试在“声音之门”和导师座椅间藏一个机器人摄像机,但这样会导致门离导师太远,看上去过于空旷,又被否决。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导演组最终在“声音之门”安装传统摄像机镜头,在导师座椅上安装隐藏式Gopro(一种全方位摄像机),才较好呈现导师按钮冲刺的仪式感。
在电视模式观察者“冷眼”看来,现在从“转”到“冲”,导师的戏份又被拉长,改变了整个节目的节奏。不过,他也表示,在《中国新歌声》中,当有导师拍下按钮冲出去之后,实际上就与其他导师“失联”了,“冲下来的导师没办法干扰到身边的导师,尚未冲出去的导师也无法从冲出去的导师身上寻找到蛛丝马迹,这一层互动关系的缺失,节目的精彩程度就打了折扣。”
(徐颢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