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马未都让古代文物萌起来 观复博物馆开展

2016年07月24日10:59 | 来源:京华时报
小字号

  彩绘十二生肖神像(唐)。

  铜◇金牛(西汉)。

  青铜兕觥(战国)。

  7月22日,“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在观复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时期的200余件以动物为造型的古代文物,经“萌萌哒”策展理念的引导,这些作品似乎争相向观众展示它们可爱、有趣的一面。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展出的作品是其藏品中的一部分,“因为主题落在‘萌’字上,所以我们尽量挑选看起来有趣、有想象力的物件”。马未都坦言,没人用这样的思路办过展览,他试图改掉博物馆过去那种“板着脸教育人”的姿态,“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地获得知识”。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3月29日。

  走上卖萌“不归路”

  200余件文物承载历史也尽显萌态

  自去年年底马未都给萌猫搭建办公室并颁发“猫馆长”证书后,观复博物馆便走上了一条卖萌的“不归路”。即使是历经千百年、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古物,在“萌”字的引导下也重焕生机。

  据马未都介绍,本次展出的200余件作品全部是观复博物馆的馆藏,“动物造型的作品很多,基于展览场地的限制,这次展览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收集这类藏品了,我的收藏很随性,从来不会刻意收集某一类东西,只是收到一定规模时,发现它们其中的某一些可以聚到一起,如果觉得可以凑一个展览了,便会下意识地想想还缺什么”。

  在此次展品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简单地说分两类,一类是我们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如马、猪、狗、牛等;另一类是人们根据想象创造出来的,如龙、麒麟等”。展厅不大,但密集陈列的展品各显姿态,或呆萌或憨态可掬,“就算是生气的样子,它们看起来也是那么有趣”。马未都说,这就是古人的智慧,“立在那儿,就是大片范儿!尤其是那组十二生肖,那些动物的眼神,今天很难刻画得这么到位。”

  为何要“卖萌”?

  博物馆没必要“板着脸教育人”

  尽管全是自己的藏品,但其中也有马未都不认识的图案,他指着展柜中的一件文物告诉记者,“开幕前做直播时,我没有认出来这是什么,不到半小时就有朋友跟我说,它叫‘无支祁’”。无支祁为传说中的水怪,告诉马未都的这个人,是他多年前在展馆中认识的一位观众。

  马未都喜欢跟观众交流,展览开幕当天,来了不少小朋友,他会乐呵呵地搂着大家拍照留念。近两年,观复博物馆在“萌”字上可谓是大做文章,不仅推出了与之契合的展览,还开发了不少有意思的衍生品,因此,也让马未都感受到“过来的孩子们明显增多了”。马未都坦言,这其中有“观复猫”的功劳,自去年推出这个概念后,“来的小朋友至少增加了一半”。而这一次,他更是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展览,“我觉得博物馆没必要‘板着脸教育人’,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地获得知识”。

  但他并不觉得观复博物馆只定位于小朋友,“我们是在寻找更多与观众沟通的途径,也会开发大人感兴趣的点,只是目前有些展览的重心放在这儿”。不过,把小朋友的服务做透,也有马未都的“小心机”。“观复博物馆未来有制作‘观复猫’大电影的打算,童年对人的影响特别大,20年后,这些小朋友都长大了,到那时,如果我们的‘观复猫’上映,这拨人肯定会回来看”。马未都也在思考这类展览的商业化,“如果在大商场或者儿童聚集的地方办这个展览,看的人肯定更多”。

  聚焦“萌宝”

  汉代铜鎏金熊形镇

  此物件为铜质,外部鎏金,造型采用了汉代人喜爱的熊,熊的面部刻画清晰,其肥大、笨拙的体态被处理得憨厚可爱。

  铜鎏金熊形镇是马未都多年前购买的,“一套四只,古人拿来压席子的四个角用的,这次只拿了一只出来展览”。乍一看,该物件与去年纽约佳士得以285.3万美元拍出的安思远所藏的那一只金熊特别像,稍有区别的是,“我这只带有镶嵌的红玛瑙、绿松石”。马未都告诉记者,拍下安思远那只金熊的是一位世界顶级古董商,“他跟我说,当时一激动,买贵了”。而马未都多年前买的时候,四只总共不到十万块。

  唐代彩绘十二生肖

  这一组展品被马未都誉为“最熟悉的萌宠”,“十二生肖又名十二属相,完整收藏这一组很难得”。

  据他了解,最早出现记录生肖的是秦代,“湖北睡虎地秦代墓葬出土的竹简,记载了有关生肖的内容,但尚不完整。东汉王充的《论衡》首次完整地记录了十二生肖,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开始被社会普遍认可和应用了”。

  清乾隆瓷塑犬一对

  清乾隆的一对瓷塑犬被印在海报上,也呼应了展览主题中提到的“相看两不厌”,被马未都誉为“最亲密的萌宠”。

  马未都认为,在古代并没有宠物的概念,“像狗这类动物,主要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外出可以打猎,在家可以护院。后来,人们发现聪明的狗还能陪伴、抚慰人心”。在他看来,当家养动物慢慢脱离野性,走入人类生活后,“它们不仅提供了物质需求,还丰富了人类的文化,我们除了感激,还应该有一份尊重”。

  ■对话马未都

  脚步慢一点,听见历史的回声

  问:这次展览将文物比作“萌宠”,这是观复博物馆首创吗?

  答: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展览,其他博物馆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主题。实际上,“历代萌宠展”在展现人类在文明进程中与动物交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留下的文物正是文明的证据。人们将彼时彼地的情感固化,借动物表达心声。尽管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每一件文物具体表达了古人怎样的心思,但我相信,如果观看的时候脚步放慢一点,或许有机会听见历史的回声。

  问:在挑选作品的时候,是否会刻意挑选有“萌态”的藏品?

  答:当然,因为主题落在“萌”字上。仔细观察的话,古人创造的东西很有意思。反而我们今天缺乏了那种想象力了,走出学校的孩子像是工业化产品,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个样子。

  问:自去年推出“猫馆长”后,来观展的小朋友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变化吗?

  答:明显增多了,没有具体的数字,但至少增加了一半。相比国外,中国的家长认为,把孩子带到博物馆一定要学到东西,但很多外国人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强调的是感受一种氛围。一如我们古人读书的方式,小时候主要是背诵,并不要求理解,流畅的诵读就算过关了,因为长大后自然就懂了。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概念,希望引导观众进来能够感受博物馆的氛围,没相关知识背景不要紧,在慢慢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己感觉新奇的东西,这时候就会试图去了解,不论是找讲解员或者翻阅书籍,获得了答案,你也就上了一个层次了。

  问:如今博物馆里有多少只猫?能否讲讲您与猫的缘分?

  答:有20多只。我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喜欢养狗,岁数大了以后,开始养猫,因为每到晚上,我都会摊开纸笔写东西,有猫陪着感觉会比较安心。后来偶然发现,来观复博物馆的很多客人对猫很感兴趣,我们便想着把猫这方面做大一点,打算让它们参与博物馆的建设,不仅盖了“猫办公室”,后来盖了一个“猫别墅”。来这里的猫主要是别人弃养的或者是流浪猫,去年有一只年龄大一点的猫走了,我难过了好一阵子,我觉得人和动物之间有感情。

  京华时报记者吴平摄

(责编:蒋波、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