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湖湘文化 大型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晋京演出

《远在江湖》剧照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人民网北京9月6日电(陈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心怀天下的精神在范仲淹所作的名篇《岳阳楼记》里显露无遗,为后人广为流传。为传承“忧乐”精神、弘扬湖湘文化,日前,由湖南省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创作的大型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在中国地方戏展演中心隆重上演。
追溯岳州历史 先忧后乐传唱湖湘精神
《远在江湖》讲述的是北宋时期滕子京被贬岳州的故事:三品京官滕子京因推行庆历新政,被贬为巴陵郡守,他虽身处逆境却依然忧国忧民、昂扬奋发。通过剿灭湖匪、兴修水利、开办学堂、重修岳阳楼等工作使当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全剧分为新官上任、筹资解民困、滕子京追债、重修岳阳楼等六场,通过滕子京及一系列人物的行为贯穿与心路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髓,观后令人回味无穷。此剧不仅在人物塑造、台词与音乐创作、舞美与灯光设计以及演员的表演等多方面值得称道,而且立意高远,催人向上。
主创三年磨一剑 演员为作品下足功夫
本剧由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历时三年打磨而成,由当地著名剧作家陈亚先编剧、导演彭自兴执导、国家一级作曲刘茂林作曲。据了解,陈亚先在创作前期就开始潜心研读相关历史文献,同时为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现角度而冥思苦想。陈亚先在谈到创作的初衷时说道,自己一直想为滕宗谅这个贬官立传正名。他认为,滕子京这种形象是戏剧文学作品以前尚未表现过的一个角度。如果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书写的是天地正气之黄钟大吕,那么重修岳阳楼,对于滕子京而言,是他写就的时代大书,是他用心血、智慧、勇气、胆略,写下的酣畅淋漓的人生大书。
“我也曾数度访危楼,落日楼头徘徊久,千秋往事到心头,鲁子敬阅兵台依稀如旧,恍若是赤壁周郎战未休”唱词中道出的是滕子京怀天下之忧,怀报国之志,怀黎民之心,虽经历一波三折之难,但壮志未酬不罢休的坚定。滕子京的扮演者宋卫东下足功夫,成功地塑造了滕子京这一“用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的极具戏剧张力的形象,达到“以戏传人”的艺术效果。“演出前自己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吟唱,走路在唱,在家里一边炒菜也一边唱。”宋卫东说。他希望在唱腔中体现出滕子京当年的处境、心情、壮志、忧乐,让角色更立体,更人性化,让大家重新认识巴陵戏。
为演活角色,王钧第的扮演者陈新也多次请教编剧、导演,关门闭户苦思角色。陈新在排练、彩排、演出当中,都在一直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希望一步步能让自己满意,能演出一个活龙活现的王钧第,不辜负观众们的期待。”陈新说。
专家热议作品 打造当地文化名片
该剧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以现代人思想情感为观照,塑造了一个有“家国情怀”、“天下担当”的忠君爱民、克己奉公的郡守,以及他在逆境中奋发,并造福一方的“公仆”形象。用真实感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呈现,为历史题材注入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能坚守一种文化,就守出一种精神,实属可贵。”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价此戏时表示,岳阳重视弘扬地域文化,不但继承得好,还创编这么重大的新剧本,值得推介。巴陵戏不只是属于岳阳,更应属于全中国。
舞美设计上,有专家认为该剧在继承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在传统形式中兼容歌、舞、诗、画,呈现给观众一场传统艺术的盛宴。表演上角色精神气质的展现,给观众以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的艺术呈现。
中国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也肯定了该剧的成功。“唱词体现了剧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这部戏剧将会打造出岳阳一张的文化名片,也是最好的文化名片。”王馗说。
据了解,巴陵戏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远在江湖》在本省一经上演便引起热烈反响。在2015年湖南省艺术节上囊括编剧、导演、作曲、主演、舞美、灯光设计等全部单项“田汉大奖”,在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中排名第一。
古老的剧种演绎意味深长的历史故事,滕子京的艺术形象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当晚2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让全场观众掌声不断,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