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中国面孔》:从人物面子看文化里子

2016年10月03日10:18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面孔》:从人物面子看文化里子

  【荧屏热议】

  继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得好口碑之后,山东卫视《中国面孔》于今年9月再次回归。相比之前“亦庄亦谐”的厚重风格,第三季《中国面孔》在保证其文化品位的基础上,走起了青春时尚的路子,更加注重节目的综艺感。在保持以“面孔”为切入点,破题中华传统文化普及的立意前提下,本季节目的呈现方式显然更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意趣与信息接受习惯,其中所呈现出的青春特质,不仅与山东卫视的新品牌定位“悠久文明,青春中国”相契合,对于众多仍在探寻成熟制作模式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更有着积极的引领意义。

  近两年,随着综艺市场政策与风向的变动,音乐、舞蹈乃至才艺真人秀数量大幅减少,一度沉寂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又渐渐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在过度追求娱乐效果的综艺市场环境中,主打寓教于乐的文化综艺无疑是荧屏上的一股清流。只是其中多数节目依旧陷在成语接龙、诗词比赛、说文解字和听写猜谜等传统形式的窠臼中,缺少当下综艺节目最需要的“抓人”特质。综艺感和娱乐味一淡,“寓教于乐”就难以落到实处。《中国面孔》,正是在这类节目整体创新力不足的环境下诞生的。“一张中国脸,一部大百科”,中国人好面子,也爱看面相,由面孔说开去,不仅可以让话题辐射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医疗科技、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更因为面孔之下是各型各色、有血有肉的人,文化的情感内涵也容易得以诠释与延伸。凭借这一绝佳的创意,《中国面孔》获得了2014年“年度上星频道最具创新影响力节目”称号,还在2015年收获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听监看日报》“有正气、有趣味、有知识、有美感”的赞赏。在这样一个“看脸的时代”,教观众懂得如何真正“看脸”的《中国面孔》,无疑是一档颜值与“言值”都颇高的节目。

  不得不提的是,纵观《中国面孔》三季以来的话题变化,我们能够清晰地捕捉到山东卫视在打造文化综艺方面的清晰脉络与前进足迹,从第一季度结合热点新闻的“曹操后裔”“李白故里”等历史话题,以及“中国大众脸”与“为什么北方人是单眼皮,南方人是双眼皮”等考古与人类学话题,到第二季更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琼瑶”“李小龙”等时代经典人物话题,《中国面孔》这一部以小见大、由“面子”到“里子”的文化百科全书,开始渐渐掌握到了“走心”的诀窍。无论从明星嘉宾选择还是问答环节设置都更符合年轻人胃口的第三季,则无疑是对当下收视主力人群发出的一次强力号召:知识与乐趣能够做到兼收并蓄,在属于年轻人的话题里,也一样可以挖掘出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让新生代在熟悉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进而热爱祖国的文化传承,正是文化综艺应当追求的目的。

  从第三季开始,《中国面孔》也真正意义上走入了青年人群当中,她像一个博览群书、身穿汉服而又古灵精怪、深谙潮流的小姑娘,在传统文化与网络时代之间自在游走、无缝对接。在这个“IP抵万金”的时代,《中国面孔》的节目构思无疑是一个金点子,而节目组不断对选题与方向进行修正打磨,使之能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熠熠生辉,个中良苦用心更是值得称道。不过需要警醒的是,进入年轻人的视野绝不能等同于一味讨好年轻人的口味,如何拿捏好选题的分寸,让年轻人既在欢乐中放松身心,又从文化中汲取营养,是《中国面孔》接下来需要放眼的长远目标,也是所有文化综艺都需要寻找到的前行路径。

  (刘宏)

(责编:欧兴荣、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