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你为什么不关心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10月13日16:01 | 来源:深圳商报
小字号
原标题:你为什么不关心 诺贝尔文学奖

  郭海鸿

  如果我的感觉不会太离谱的话,可以这么说,在我们身边的文学圈子里,这些天里关心“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不太多,一如过去那种在开奖前的日子里踊跃猜测、分析的热烈话题,似乎没怎么出现。我特别留意了两个我所加入的文学类的微信群,一400多人,一个500多人,这两天都没有人谈,貌似很淡定。其中一个是全国范围的,汇聚一线实力作家的群,昨天上午有人转了一条件关于“诺奖赔率榜”的帖子,只有一个人跟评打趣 “没有我的名字,飘过”,帖子随后迅速被淹没。

  诺贝尔文学奖,一直被视为当今世界文学的第一高峰,也或叫第一大奖,它傲视群奖的权威,显然暂时是无以替代的。我原意认为,诺奖话题不热烈,仅仅说明圈子里的人们关注点分散了,不再专注于同一个热点,并不等于这个奖项被冷落或边缘化了。

  不过,说到“赔率榜”,也蛮有趣的,有人这么说道:我讨厌所谓的赔率榜,因为这种竞猜、押赌,我感觉诺贝尔文学奖被丑化了。

  这么一说,并非没有原由。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原本来自她的“神秘”色彩,没有所谓的长名单、短名单,更不会对外公布评委组成人员,至于说“候选作品”、“提名作家”,更是绝对保密。据说,30年后,才知道当年是哪几个人进入过角逐,曾经被评委们反复掂量,最终是如何一个定夺的过程。因此,我们常常听说的,谁谁谁曾经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类似这样的说辞,都是不合乎真实的。然,一个世界性文学奖,被几家超霸气的博彩公司所关注,显然,对奖项本身来说,提升的是含金量,而非铜臭味道。

  有意思的是,连续N年来,博彩公司赔率榜上出现的作家名单,与获奖情形越来越接近,甚至有多次被博中,命中率越来越高,这说明,人家不是胡猜的,他们专业的分析,搞不好超过了文学界本身——他们不单单要过滤、甄别、比对每一年的评奖“玄机”、“取向”,更要对这些分布各种意识形态背景,携带各种文化基因的作家和作品进行深研细读,要启动庞大的资源来完成这项工作——评委们安安静静关门评审,门外却有几个团伙在调集千军万马忙活。想象起来,真有些儿好玩。

  至少,在种种因素的局限下,我们中国读者视野有限,这些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的名单,对很多普通读者而言,有些作家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读过他们的作品(我本人就是一个孤陋寡闻者)。也之所以如此,常常在听到诺贝尔文学奖新科得主的名字时,我们会目瞪口呆。比如去年,白俄罗斯女记者兼散文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是一头雾水,对这个名字太陌生了,因为她的“非虚构”作品的小众,中国图书市场即使有过译著出版,流通也非常有限,尽管“因为她丰富多元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纪念碑”,我们还是觉得太突兀了。

  对诺贝尔文学奖来说,这些博彩公司的赔率榜,其实是一个最好的预热,如乡村大戏的闹场,也是许多世界级作家的“普及榜”,通过它,我们可以顺便熟悉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在一些老面孔里,发现一些新名单。对于出版商来说,更是一份商业通知单,关心它就是关心发财的商机。有文章说,这个赔率排行,不是“读书读来的”,如果真是这样,我更感惊奇。不读书就把世界范围的作家强力阵容排个七七八八,果然让人服气。实际上,赌马、猜球可以根据天气、惯例等做“预测”,文学奖估计不能套用这一技术。

  “你为什么不关心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提问,也很有可能被一些人嘲笑——很长时间以来,有那么一个说法,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被某一类偏见所左右的奖项,不值得推崇。当然,我们不反对这种疑义,毕竟任何一种奖项,都有它的价值参照,包括学术上的,文化上的,但是,并不因此影响我们对它的尊重、认可。可以这么说,诺贝尔文学奖是让我们了解世界文学成就,领略世界文学气质的最可靠的一个路径之一。至少,作为读者,我们很感谢有这个奖,因为它,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庞大的作家明星阵容,为我们贡献了璀璨的获奖作家的著作书单。因此,除了赔率榜制造的小小娱乐感外,我们关心诺贝尔文学奖,更多的是庄重和敬意。

  在今年的赔率榜上,除了村上春树这个老运动员,还有中国作家的身影,阎连科、北岛——无论这个赔率榜的“押中率”有多高,我们还是很有期待的。至少,我无理由不关心中国作家在这个奖项上的表现,既然赔率榜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一定具备了无限的可能性。

(责编:欧兴荣、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