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历时19年 全十编《全宋笔记》编撰完成在沪首发

2018年07月01日10:4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历时19年 全十编《全宋笔记》编撰完成在沪首发

历时19年全十编《全宋笔记》编撰完成在沪首发

  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学者编纂完成并全部出齐的《全宋笔记》首发。 上海师大供图。

  中新网上海6月30日电 (记者 许婧)历时19年,全十编,共计102册约2266万字……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学者编纂完成并全部出齐的《全宋笔记》3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首发。

  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在贺信中评价,这是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宋代历史资料整理工作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包伟民说,笔记类图书几乎占中国十至十三世纪存世文献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其所蕴藏的历史信息独特而珍贵,长期以来却因保存散乱,文本错讹,不易利用。点校本《全宋笔记》共收入宋人笔记477种,几乎将存世相关文献搜罗无遗,为辽宋夏金史研究提供了一座最完整、最可靠、最方便的笔记类巨型资料宝库。

  “《全宋笔记》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首席专家、主编,上海师大古籍研究所教授戴建国认为,古代笔记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笔记既有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记录,也有对微观生活的具体生动叙述,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内容极为广博,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艺术、宗教、民俗等领域,保存了大量正史不屑记载的科技、文化、社会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其他文献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据了解,入宋之后,笔记进入了它的成熟期,原先笔记中的志怪传奇内容逐渐淡化,注重社会现实成为主流。这种不拘一格的随笔记事的文体深受宋人的喜好,上至宰相大臣,下至僧侣、布衣,都撰写有笔记。宋代笔记的思想性、学术性日趋凸显。据统计,传世的宋人笔记有500多种,《梦溪笔谈》《萍洲可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东京梦华录》等构成了中华民族记忆的瑰丽宝典。

  戴建国介绍说,在程应镠等老一辈学者的率领下,上海师大古籍研究所曾经整理出版过《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通考》等大型宋代史籍。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曾尝试开展对宋人笔记进行系统检索的工作,并选了二十种宋人笔记进行试点。在整理此二十种宋人笔记基础上,整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现存宋人笔记,制定了全面承担《全宋笔记》校点整理的工作计划。

  王水照、徐规、朱瑞熙、李裕民、陈尚君等学者以各种方式给予指导,特别是全书序者,已故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清华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对整理工作悉心指教,倾注满腔心血。“如今,有些当年曾给予指导、参与筹划和整理的先生已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些先生为总集所作的贡献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戴建国说。

  学界前辈有言:“宋人笔记很难标点,内容复杂,比正史还难整理。”据介绍,本书所收笔记以宋朝人所撰为限,与宋朝同时的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所属作者之笔记不收。本书收录断限,凡五代入宋以后有笔记者,则连带收其入宋前的笔记。宋亡以前有笔记者,连带收其入元后的笔记。本书按作者世次分编出版,原书不存而由他书辑得者,则编入末编。每部笔记均由整理者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内容包括作者小传(凡正史有传者,则略言之)、成书经过、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

  戴建国表示,《全宋笔记》对先前学术界已有整理本的笔记文献,多有匡正,在充分吸收前人时贤成果基础上,整理品质有所提高。更有大量的笔记文本为学界首次整理,仅如佛学类笔记,就有《罗湖野录》《云卧纪谈》《丛林盛事》等,大多为宋代僧人所作,多佛门闻录,颇具佛学史研究价值。

  不过,戴建国也指出,古籍整理工作是一项严肃而慎重的学术事业,任重而道远,希望团队的工作能对学界有所补益,同时真诚地企盼学界同仁和读者对工作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而将笔记的系统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将笔记的分类从传统框架走向现代规范化的梳理,建立起科学体系,将笔记作为相对独立的门类文体进行学科性研究,是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拓展方向。(完)

(责编:邹菁、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