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210件(套)川籍文物亮相国博 揭开古蜀文明历史面纱

2018年07月20日09:37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7月20日电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诗人李白曾在《蜀道难》中感叹蜀道崎岖、惊险,然而感叹之余,李白“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描述在今天也受到了反驳。

1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览于国博开幕。210件(套)古蜀历史遗珍将于展厅与公众见面,共同揭开古蜀与中原及周边各国密切交流的历史面纱,展示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古蜀文明。本次展览是“古蜀华章”全球巡展的首站,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内交流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厅(李红 摄)

本次展览结构上共分为五大部分、三小部分,包括序章“自然造物”、尾章“水润天府”以及古蜀“伴月三星”“金沙光芒”“马家风尚”三个历史时期。其中,三星堆文化时期是古蜀文明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大体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夏代晚期至商代晚期;十二桥文化时期是古蜀文明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大体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青羊宫文化时期是古蜀文明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战国时代至汉代早期。

与以往相比,本次古蜀文明展最大的亮点就是第一次将“马家风尚:青羊宫文化时期”作为古蜀第三阶段的代表重点展示出来。1980年,该遗址发现于新都马家乡的大型木椁墓。该墓规模宏大,虽多次被盗,但置于椁室底部腰坑内的珍贵文物躲过数劫。腰坑内出土铜器近二百件,多五件成组,少数两件成组,是非常罕见的组合现象。同时,从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来看,足可彰显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礴的王者之气,墓主应是一代蜀王。

此外,在巡展次数较多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展示上,以往蜀文化展着重从审美角度展示出土的青铜头像、人像器物。而本次展览则从陈述角度大胆地吸纳了一些学术界新研究成果,从语义方面解读文物。例如从发型、发饰角度解析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的青铜人头像、金面具等,力图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解读这些展品的深层历史信息。又如在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两个时期整体陈述上采取对称表述,引导观众以平行视角看古蜀文明的时代变迁。

“邵之飤鼎”铭青铜鼎(李红 摄)

本次展览在语义上,将文物从“族群、权力、信仰、礼仪、交流”方面进行全新解读。青羊宫时期的“邵之飤鼎”铭青铜鼎是四川博物院藏的带盖鼎。青铜鼎附耳、蹄足,盖顶伏有三只卧牛,带有典型楚风。铜鼎盖上聚焦的楚文化风格,可能正反映了开明王朝望族来源于荆楚地区的历史渊源。

十二桥时期金面具 (李红 摄)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是金沙遗址发现的十二桥时期青铜头像代表,与三星堆金面具菱形眼廓不同,这件面具眼廓呈椭圆形,暗示着权力中心族群的变化。

“这是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参展单位最多的一次古蜀文明精品展”,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介绍说,本次展览是九家文博单位强强联合,210件(套)展品中包含132件(套)一级品,四川各博物院几乎将院藏与古蜀文明有关的所有展品都倾囊而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黄一表示,本次展品数量上大于以往国博60%的展览,总体上以成都平原为中心,时间上贯穿古蜀文明的始终。

据悉,本次“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在国博的展期为两个月,九月下旬迁至广东博物馆展览,后期将会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展出。(文/李红)

(责编:邹菁、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