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业内:文化产业增速提速 中国文化符号需探索多元化呈现

2018年08月02日20:2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8月2日电 (张晓赫)今日,国内最大的数字娱乐展会CHINA JOY在上海开展。在展会上,文化领域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发展”成为焦点话题。多位专家表示,在受互联网深度影响而持续增长多年之后,当前文化产业的核心使命是如何打造代表当代中国形象的文化符号。

“中国是文明古国。当下,我们也是文化产业体量巨大且发展快速的文化大国。但坦率说,我们带给世界的、尤其是受到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符号还非常少。”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认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出更多受欢迎的中国文化符号,不仅是企业的机会、产业的机遇,也是国家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有数据支撑。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5年国内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3%,几乎是GDP年均增速的两倍。以中国电影市场为例,2017年票房为79亿美元,占全球票房的19.45%,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

但问题也存在。业内专家认为,当前被世界熟悉的中国文化符号基本都是来自中国古代文化传统而非中国现当代文化传统,能代表今日中国形象的文化符号也是少之又少。

“中国古代文化符号确实具有魅力和作用,但光靠它们而缺乏中国当代核心文化符号,能够向世界展示完整的和充满活力的中国吗?”主持过中国文化符号相关调查和研究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如此发问。

当代中国需要多元化的中国文化符号

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日本东京作为下一届奥运会举办地所展示的8分钟表演,主角是足球小将、哆啦A梦、马里奥大叔,代表了近二三十年的日本社会形象及日本的文化动漫产业。再早之前,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007、哈利波特和憨豆,这些文化符号也都来自英国当代电影行业。

相对而言,中国在类似大型国际活动上展示的主角却相对单一。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中国8分钟”,带有未来色彩的“技术中国”让人震撼,但也仍然只有“熊猫”作为具体形象。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以来的28年间,似乎还没有任何一个可以与“熊猫”媲美的新文化形象。

而28年间,中国文化产业持续增长。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互联网文化新业态的带动之下,文化产业规模快速做大,在电影、游戏等多个文化娱乐领域冲击全球冠军市场的地位。

互联网带来的移动互联,也使强势文化符号的扩散更为迅速。今年5月,《复联3》在中国上映,首映日上午票房就已超过1.8亿元,当天排片占比近七成,票房占比更是高达96.7%。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从直接携带星条旗特点的美国队长,到代表美国现代科技的钢铁侠,互联网推动的文化符号扩散使“复联”成为世界感知美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从这一点出发,中国文化产业也应着力挖掘更加多元的、能够代表今日中国形象的文化符号。

年轻人如何真心喜爱传统文化

对于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新加坡学者蔡志礼分析认为,“从积极意义上讲,这些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使文化能够以直观的形象体现出来。但是从消极意义上讲,这些文化符号也限制了国外民众对于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

他建议,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全面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同时,中国文化符号不能一成不变,要注入一些必要的现代性要素。

近年来,虽然围棋人气居高不下,但在文化娱乐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相对其他互联网文化产品竞争,围棋也因缺乏新的感召力,而使不少青少年学习者难以坚持。

不过,近期一部关于围棋的动漫《女九段》,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围棋爱好者。围绕围棋少女为梦想奋斗逆袭,该动漫文学以上亿次的点击排名亚洲动漫排行榜国产漫画首位,成为新文化业态带动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案例。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今年的腾讯世界人工智能围棋大赛决赛在中国棋院落幕,比赛直播的观看人数已突破300万人,单局最高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所有这些,都大大吸引了年轻人对于围棋的关注。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顾骏在总结青年人如何接受传统文化时表示,要在青年人中培育文化自信,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切身体验传统文化同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由此对传统文化产生崇敬感和亲近感,这应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首要切入点。

同时,顾骏也表示,如果仅仅因为“传统文化是好的”,不顾某些内容和形态在今天生活中已缺乏影响力而硬性推广,结果不但难以让人接受,还可能引发负面情绪,让青年人把传统文化“看扁了”。

新时代需要新文创

新文创的产业需求呼之欲出。简单来说,就是新时代的一种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其目标和愿景,就是打造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业内的探索也已经开始。今年腾讯集团就正式提出了新文创战略构思。程武认为,从“作品”到“IP”,本质上是文化生产方式理念的转变。围绕IP塑造,行业协作、产业逻辑以及整个商业生态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各个相关领域也通过生态化共生,共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的一个共识是,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看,文化产值的快速扩大只是刚刚搭建起一个有支撑力的“底盘”;要想真正做大文化产业,获得产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共同实现,还必须在“高度”上有所突破,打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要实现这一目标,程武表示,首先除了产值,一定要关注IP的价值观,关注IP对文化价值的承载;其次,需要更加持续、长线地塑造IP;第三,需要连接更多元的主体,特别是非商业文化机构,打开更大的文化推广空间,最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最后,则是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至于中国当代文化自身,则需要加强世界普遍性的建设,以便让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都能切实感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化的世界普遍性所自然携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他可以不走你的路,但又由衷地信服你的路风光迷人,是世间同样吸引人的多条通往人生尊严和幸福的道路之一。”王一川总结。

(责编: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