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让书法回归日常书写本质

——朱春晖先生日常书写教育25周年侧记

杨乔栋
2018年10月31日14:00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常言道:字如其人,见字如面。

在只能以书信交流的年代,汉字往往夹带着感情的温度随着一个个邮戳传递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键盘与智能输入法逐渐取代了这种“人情味”十足的交流方式,人们对键盘和智能设备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提笔忘字”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也成为了一种近乎难以启齿的困惑和无法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广大青少年学生也不得不面对“好好写字,争取高分”的现实。对此,资深的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书法教育家朱春晖先生一直在为此努力,努力保留日常书写在国人心中的位置。

至2000年底,朱春晖先生推出了他经过7年多时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套练字方法—“朱春晖一周练字法”。该方法纠正了普通日常书写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独创性地设计了11种简单实用的基本动作代替笔画作为日常书写入门基本功训练,不仅降低了日常书写练习的难度,而且大大缩短了练习时间,使得日常书写练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2018年8月5日,“朱春晖先生日常书写教育25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瑷瑅空间开幕,这是国内首次硬笔日常书写教育方法及成果的展示,为中国书法回归日常书写这一本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理念:让书法回归日常书写

当下,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充斥着城市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往日的琴棋书画兴趣班也逐渐被各种时下流行的、新兴的项目“争了宠”,不少家长和孩子倾向于追随潮流与新鲜,冷落了以书画研习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课外兴趣班。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硬笔书法教学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朱春晖先生安静地审视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他对社会进步发展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实从1993年起,我就开始了日常书写方法的研究。当时我做的首要工作就是与传统书法的观念区别开来。”如今再忆初心,朱春晖先生眼神中依然可见当年的坚毅,“最开始,我一边研究硬笔书法的技巧和规律,同时也在努力将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界定开来。事实上,毛笔与硬笔是两种性质反差比较大的书写工具,尽管书写方法基本相似,但在书写动作的快慢、方向和技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毛笔入门比硬笔难度大。因此,应该先练习硬笔,然后再练习毛笔,入门会更快。”

于是,经过长达7年时间的打磨,朱春晖先生终于在2000年底研习出一套独有的硬笔书写方法,并在2001年正式推广。然而,面对潜心研究的心血,朱春晖先生并未过于激动兴奋。他直言,与其说是推广一种硬笔书写方法,倒不如说是传播一种全新的书法理念,“在潜心研究硬笔书写规律与方法的那段时间,我也对书法的本质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真正的书法并非靠单纯的临摹、模仿能练就的,而是必须回归到日常书写上来,这才是练习书法的真正目的。很可惜,很多孩子都是为了学而学,为了练而练。”

2013年,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将书法纳入到中小学日常教育当中。这无疑给朱春晖先生打了一针强心剂,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将书法回归日常书写”的理念。

传播:适应汉语阅读节奏

不可否认,《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既是对朱春晖先生长期坚守在书法教学工作上第一线的鼓励,同时也是推广其研究成果——“朱春晖一周练字法”的良机。当被问及“一周”这样的时间界定时,朱春晖先生直言起初这样的名字确实为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坊间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噱头”和炒作点。但朱春晖先生选择迎难而上,他直言,正是这样的质疑无形中给了他更大的动力。

为了便于传播、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书写的需求,朱春晖先生针对楷体和行书两种书写体分别总结了规律和方法,“大家都说,写楷书要一笔一划,可是文字有听、说、读、写4种功能,大家肯定没见过一个一个字说话或读书的人,而都是按照最少2个字、最多4个字、3个字也可以的汉语阅读节奏,所以我按照这个节奏制定了相应的书写基本动作方法。”在朱春晖先生看来,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必然要遵循汉语阅读节奏的规律,在这样的规律指导下,他在硬笔书法的教学中找到了特有的规范节奏,这也为其打磨11种练习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写字的本质是一种运动,关键在于书写动作规范、灵活,并非描字帖。”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春晖先生独创的硬笔书写方法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好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慕名登门向朱春晖先生求教“写字秘笈”。尤其是对于刚需人群——中考学生和高考学生,朱春晖先生的“一周练字法”一时间成为了许多中高考学生的“必杀技”。朱春晖先生笑称,“一周练字法”无形中与当下这样快速度、高效率的社会保持了同样的节奏,这也让很多学生体会到了书写的乐趣。

此外,除学生人群外,还有公务员、研究生、社会工作人员等也都慕名前来“讨教”写字心得与技巧。缘此,早在2005年,朱春晖先生的“一周练字法”便获得了国家专利。一位受益的广东考生家长曾公开撰文表示,“朱春晖先生独创的11种基本动作训练方法简单实用、一学就会,还不用机械枯燥地描字帖,既是快速写好字的起点,又是终点,而且在轻松写好字的同时还能享受传统文化的乐趣。”

据不完全统计,“朱春晖一周练字法”自2001年正式推广至今,已经有超过16万人次受益,其中不乏热爱中国文化、渴望写出一手优美的中国字的外国友人。

期待:日常书写从娃娃抓起

在“朱春晖先生日常书写教育25周年纪念展”上,人文学者刘利民先生如是评价道:“朱春晖先生的日常书写教育方法存在3个层次的意义与价值:其一,有利于让汉字书写再次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内容;其二、有利于培养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在校学生的书写兴趣;其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现代国人之所以日渐疏于日常书写,除了电脑、手机的兴起等原因之外,书写质量不佳和书写不美观也是主要的原因(羞于提笔),而“朱春晖一周练字法”则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书写者不再烦恼,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有用的技艺。

在朱春晖先生看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众多学生“临时抱佛脚”的习字方法,朱春晖先生也有着自己的担忧,“虽然我的方法可以帮助那些有刚需的学生解决眼前问题,但这不意味着是最适合他们的一种途径。我还是希望他们能真正掌握写字的方法,终身受益。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写字,时间一长又回到了原点,这与我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

如今,朱春晖先生的关注重点很大一部分都在校园中,“许多有远见的小学校长纷纷主动在课后的兴趣班上开设硬笔书法课程,这也是我一直想做并且也在坚持做的事情。”谈及小学生的可塑性,朱春晖先生将小学生比作一张白纸,“这些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感书法观念和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在纠错与培养之间,我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书法应该从娃娃抓起,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从‘我要写’变为‘我会写’;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跳脱应试教育对书写的束缚,希望正确的书写方法能伴随每个人一生,这样才能使书法回归日常书写这一本质逐步生根、开花、直至结果。”朱春晖先生补充道。

(责编:蒋波、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