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李舸:影像随心 从党报记者到摄协主席
从1990年实习、工作至今,李舸在人民日报大院里已度过了28个春秋。
从一名党报摄影记者,到如今兼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透过手中镜头,李舸见证了祖国的大喜、大悲、大事件,“一路踏踏实实做下来”,通过张张影像“为时代存照、为人民画像”。
初秋时节,橙黄橘绿。在李舸履新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一周年之际,我们走进他位于人民日报社5号楼的办公室,面对面与他聊起了这一年间的“变与不变”。
虽是报社同事,但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他的工作间,屋里堆满了一幅幅独具匠心的摄影作品,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张用于翻拍和制作照片的案台。
李舸摄影作品
这一年,头衔大了,责任重了,工作生活有了哪些新变化?
“以历史观回顾过往,为人们所铭记的是艺术大家的经典作品,而不是他们的身份和官衔。”李舸的语气中透着一份执着,“我这辈子还是要靠影像说话,身份和头衔绝不是出好作品的先决条件。如果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官,那就是麻烦的开始。”
正是这份清醒,让他保持着朴素摄影的初心与执着。
这一年,他没变,还是那个深入一线、热情而低调的摄影记者,在全国两会、十九大会场上,肩背相机往返于台上台下,不断寻找角度、按下快门。
“党和国家给我某些头衔和荣誉,并不意味着我就可以高高在上。对我而言,两会中我的工作就是蹲在会场地上拍照,用镜头记录盛会。摄影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艺术作品。”
因为是军人子弟,上的也是军校,李舸从小就想当一名战地记者。“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力量。身处和平年代,即使不能成为战地记者,但凡有重大事件,我肯定冲在前头。”
1998年洪灾来临时,他逆向而行,冒着随时会泄洪的风险,连夜火速穿越早已空无一人的分洪区,带着相机赶到大堤上,捕捉抗洪抢险最感人的一幕。
2003年非典肆掠时,他主动申请进入“非典”重症病房,曾十几天进驻非典病房,近距离见证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每天花上40分钟换衣服隔离,心里曾一度“非常紧张”。
2008年汶川地震时,当摄影记者第18个年头的他,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跟着部队进到灾区,力求以最快速度进入现场。
李舸在汶川地震现场采访报道
“‘扎得深’才能’拍得真’。在每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要用体验式采访,告诉老百姓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这是记者的职责所在,也是使命使然。”说起这些时,李舸语速很快,思路却十分清晰。
这一年,不变之中亦有变。当选中国摄协主席后,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行业建设与艺术创作中,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艺术提升的空间,培养鼓励大众将摄影作为文化表达的习惯,促使一些有情怀、有追求、有思想的人能脱颖而出。
这一年,他带领中国摄协在中国农村开展了很多文化交流普及活动,“采访越深,创作越多,越发现民间瑰宝取之不尽,正是这片深厚的土地滋养着我们产生无穷的艺术灵感,推动着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行和发展。”
这一年,他还主持为期三年的“影像见证新时代,聚焦扶贫决胜期”驻村调研创作项目,带领摄影家奔赴祖国东西南北17个深度贫困乡村进行调研创作,努力拿出一套真正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资料,让更多人关注中国精准扶贫的变化。
“为什么我的裤脚和鞋上时常糊着泥巴和草根,是因为我很享受在田间村头、大山深处那股踏实的地气儿。”这一年里,大半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让李舸感慨颇深。
李舸题写寄语:影像随心
从业28年至今,有件小事仍让他难以忘怀。
“1998年特大洪灾时,赶上洪区大雨,因为需要保护摄影机,我向一位陌生大爷借了一把伞,并且塞给他五块钱。采访回来后我匆匆把伞还他,准备上车离开。结果大爷拉住我,手里还攥着那张五元钱,原封不动地塞回我的手里。这一幕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这是一种特别朴素的情感。”
感动之余,也带给李舸新的思考:“做记者是为谁服务?”
他反问了一句,沉吟了几秒说:“我们不是为了做新闻而做新闻,而是要真实记录他们的生活。首先要热爱我们这片土地,热爱我们的人民,能够想他们所想,传递他们所要传递的声音,做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接地气的采访。”
李舸作品《门神》
作为摄协掌门人,到底什么样的照片能打动他?我们好奇地问。
“好作品无外乎两节,一个是情节,一个是细节。故事即是情节,而细节的评判标准是艺术语言能否打动别人。当摄影师与拍摄对象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时,细节才会打动观众。这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情怀。情怀来源于我们内心中对于生活、对社会、对祖国、对时代最美好、最深沉的追求。”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生活中的李舸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爱好读书,喜欢写毛笔字、学古琴,闲时,还会刻石、烧陶、自己动手做手工书……而这些,也让热爱乡村生活、非遗技艺、传统戏剧的他,镜头中始终充满着满满的乡情和感动。
李舸与记者合照
让他深受感动的还有中国文联、作协主席铁凝说过的一段话:“文化应该是一所教导谦逊的学校,它终生教导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并且有能力欣赏他者。”在李舸看来,摄影亦是一种文化表达的习惯,让人们有能力欣赏、敬畏他人,去过平和的生活。
“摄影是智慧的修行,是清晰地观察世界,是真挚地交流情感交流,由衷地懂得感激,深切地体味幸福。”说这话时,李舸眼光坚定,语调平和,身后正是他用心拍摄的一幅幅独家、独特、独创且独幅唯一的摄影作品。
采访结束,我细细品味着李舸的讲述,这一年,他还是我们所熟悉的同事,低调谦虚真诚,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淡定与清醒,所不同的是,身肩重任,站位更高了、格局更大了,视野更宽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