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高龄的杨武能 拿下中国翻译界个人最高奖
80高龄的杨武能 拿下中国翻译界个人最高奖
他出生在十八梯厚慈街,翻译的作品包括《格林童话》等经典
80岁的杨武能精神矍铄。 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本报讯 (记者 裘晋奕)12天前,被誉为中国翻译界个人最高奖的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在北京颁发,致力于德语翻译超过60年的杨武能名列其中。该奖项自2006年设立以来,已有季羡林、许渊冲、杨宪益等18位翻译大师获此殊荣,杨武能成为他们的后继者。
80年前,杨武能出生在十八梯厚慈街。正因如此,这个地道的重庆崽儿,把自己获奖后的首场媒体见面会定在了家乡重庆。昨天上午,他在重庆图书馆“杨武能著译文献馆”分享了自己的德国经典名著翻译情缘。
“国家给了我最大的礼物”
过去60多年,从歌德全集到青少年最喜欢的《格林童话》《少年维特的烦恼》,国内出版的简体中文译本几乎全都出自杨武能之手。同时他还是世界范围内歌德研究的顶尖学者:因为在歌德作品翻译、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杨武能先后获得了德国“国家功勋奖章”、“洪堡奖金”,以及世界歌德研究的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魔山》以及《海涅诗选》等德国经典作家的作品的译本上也都有杨武能的名字。正因如此,3年前,重庆图书馆专门设立了“杨武能著译文献馆”。
“德国‘国家功勋奖章’规格也很高,它是德国总统授予的,奖金在20多年前就达到了人民币五六十万元,还给了我德国的无限期居留权。‘歌德金质奖章’全中国更是只有我一个人得过,但我最高兴、最重视的还是这次的奖。”采访一开始,杨武能就直言,10天前领回的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最让自己感到兴奋。
“我是中国人、中国的翻译家,得到祖国的承认,这很不容易。”杨武能很感慨:“这是过去60多年来,我用了多少个严寒酷暑、寒夜枯灯换来的。”今年杨武能刚好80岁。他透露,收到的第一个生日礼物是自己多年前写的《译海逐梦录》今年再版了。“这个终身成就奖完全是预料之外的,国家给了我最大的礼物。”
“翻译《少年维特的烦恼》压力最大”
11月30日上午,记者在重庆图书馆“杨武能著译文献馆”看到,杨武能的近千册译作在大小不一的展柜中一字排开,颇为壮观。记者仔细数了一下,其中光是《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加上盲文版达14种之多。最受少年儿童欢迎的《格林童话》更不用说。
“《格林童话》确实算影响特别大的,但令我印象更深刻的翻译其实是《少年维特的烦恼》。”杨武能说,自己翻译《少年维特的烦恼》是1980年代,众所周知此时刚改革开放不久,思想上还没有那么放得开。“还有就是它之前的译者是郭老(郭沫若)。”杨武能说,现在大家都习惯叫自己杨老,但“真要说在郭老面前,我真还不够资格称‘老’。”
杨武能并不讳言,有郭老的珠玉在前,自己翻译《少年维特的烦恼》确实压力很大,“我是经过了思想斗争,才决定冒着被批评的风险翻译完的。”不过正是在《少年维特的烦恼》出版后,有了更多的出版社找到杨武能翻译。这也才有了后来《格林童话》的翻译。
“我不是傅雷,要超过傅雷”
“我是重庆一中的学生,高二时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文学翻译家。”到了今天,杨武能喜欢自称“巴蜀译翁”。采访中,他笑称其实自己最初取的名字是江口译翁。“我的老家在武隆江口,那是武隆县的一个小地方。后来,我才发现江口和张献忠沉银的地方重名了。考虑再三,才改成了巴蜀译翁。”
翻译界一直喜欢称杨武能是“德语界的傅雷”,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杨武能表示“我不是傅雷,我是巴蜀译翁,要超过傅雷”。对此杨武能并未否认,但作了详细解释:“我是有(超过傅雷)的思想和意识。这个我直言不讳。他也是我的前辈,我是受他的影响才做翻译的。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武能说,自己说要超过他,但并无贬低的意思,“这是我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自信,我有我的骄傲。”
“感谢家乡给了我吃苦耐劳的秉性”
说起自己60多年来在翻译上的坚持,杨武能直言最感谢3个地方:家乡重庆、四川和德国。“重庆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出生在十八梯下面的厚慈街。当时从十八梯要走到朝天门、解放碑还是很辛苦的,算是很大的锻炼。”
说到这里时,杨武能用当年全国闻名的山城棒棒军举例说,“比如他们在十八梯下面挑一个东西,走到半途累了,他就不走了吗?”杨武能感叹,“能在枯燥、孤苦的翻译中坚持这么久,就是因为家乡重庆给了自己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这些宝贵的秉性。”
裘晋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