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收费了,但别变味才好
“奥林浦斯学院”读书会的阅读场面。
围坐在一起为一本书展开讨论,这种古老、美好的阅读方式即便在“互联网+”时代,依然还在强盛生长,在大学校园、图书馆、书店、咖啡馆等,读书会正不拘泥形式,和人们相依相伴。
不过,一些热衷参加读书会的读者也发现,近来一些传统读书会已经悄然转型收费,出现了收费读书会和免费读书会相互补充、线上读书会与线下读书会并存的格局。
收费有助提升课程完成率
1月6日下午,地坛读书会首季“生活之道”系列主题阅读开读,领读人张菁将和读友们一起共赏汪曾祺的作品《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而参与活动的书友将需要付费30元。
地坛读书会由一起悦读读书俱乐部与甲和灯禅意生活空间合作推出,此前,在宁静、清幽的地坛公园方泽坛,30位读友共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一起感受生活之道和生死之意的场景,至今令领读人、作家刘晓村很感动,“我是学戏剧的,对现场交流非常认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
一起悦读俱乐部成立于2010年4月23日,创始人石恢说,读书会成立之初,朋友们就不客气地质疑,“商业模式在哪里?”办了多年,石恢才蹚出一条路,“一边是收费的高端读书会,一边是免费的公益读书会,两种形式相互补充。”他说,不收费难以提供有品质的阅读服务,读书会也很难坚持下去。
据统计,国内成规模的读书会有500家左右,北京有50家左右,这些读书会以社科、文学、历史、少儿阅读等形态为主,而且都是有读书情怀的人自发组织,并在民间生长多年。和过去不同,这些读书会有不少开始了收费之举。
由学者杨早创办的阅读邻居读书会从去年一开始就实行会员制,线下10次课收费499元,线上则便宜至99元。学者赵聚创办的同道学园读书会的线上项目“有识分子”也将进行收费。从事软件开发的卿桃创办了“奥林浦斯学院”读书会,8周至12周共读一本书,至今坚持5年,这家读书会也新推出了每上一次圆桌课收费10元的形式。卿桃发现,自从采取收费、签到模式后,课程完成率由30%提升至70%,“我们之所以叫作课,就是为了严肃地对待它,而不收费、不签到,就会对大家缺少约束力,对活动也是一种伤害。”他说,日后,某些特定课程每次收费将提高至20元,读书会将坚持劳务形式,雇佣有学识的年轻人,坚持周末组织线下活动。
转型并非像阅读一样美好
话说读书会的转型,并非像阅读本身那样美妙,有的读书会已经尝到了挫败感的滋味。
深圳的后院读书会早已名声在外,创始人王绍培说,读书会曾经尝试收费,每周五天,有专人在微信群里用10分钟讲一本书,读者一天付1元,一年会费365元,有300人曾经参与过。但王绍培说,后来因为工作量太大,要写稿,还要录音,最后放弃了这种形式。“如今线上活动一般采取松散形式,谁愿意讲,就自己讲一讲。”
术德生是一位被人称为“先生”的70后铁路工人,他因喜爱读西方哲学,于4年前在济南创办起尼采读书会。几年来,读书会的活动逐渐形成系列,《红楼梦》讲了两年多,《道德经》《庄子》《论语》等也讲过多期。不过,为了读书会,术德生常会因请假而被扣工资,幸好妻子能理解他。但术德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会是美好的,光有情怀,没有商业模式还是不行。去年暑假,尼采读书会尝试着推出收费的游学项目,通过走进自然、游学、写作思考等方式,倡导大家彼此滋养,抱团成长,但因为参与人数太少,只做了两期就草草收场。尼采读书会还追热度,做过少儿阅读的教育培训,但这显然并非其所擅长,效果很一般,该项目目前也已停止。
不过,术德生说,他不会放弃转型,他原来在电台做过嘉宾主持,对哲学思辨又一向兴趣浓厚,他设想创办一个思辨沙龙,进行人性、伦理、科学讨论,引导大家开放式地讨论问题。“这种形式,我打算办成收费的会员制。”
卿桃则认为,随着各种工具便捷,将会为读书会带来生机。他和小伙伴做了一个网站,发布课程、进行报名、记读书笔记、发布总结报告、文件分享等,功能不少,他认为,这类便捷工具日后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读书会别因收费改变本色
经历了收费的尝试,体验了收获或挫败感,更让不少读书会明晰了未来的定位和发展。多位读书会创始人都明确表示,尽管世界变化迅猛,但读书会最核心的本质不能变,即便是收费,读书会也不能变味。
卿桃说,读书会可以通过一定的收费来寻求发展,但肯定不能像培训课一样高收费,读书会归根结底还是要满足人们的知识欲、社交欲,“我们认为读书会的核心理念是参加者应该是平等的,大家都有机会得到表达,而不能像上培训课程一样,接受居高临下的知识性的传播。” 他说,自己曾经尝试做过数学课、摄影课、编程课,但都不如社科效果好,“原因恰恰在于,社科图书的阅读,大家更能够畅所欲言,更有参与感,满足了大家深度沟通的需求。”
在王绍培看来,聊聊书、吃吃饭、喝喝咖啡才是小型读书会的经典状态。他曾经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交流,后者在美国耶鲁大学期间,就曾和一些有成就的学者一两个星期聚一次,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而解决了现实困惑和学术难题。王绍培预判,这种深度沟通的经典状态在当下和今后都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谈起樊登读书会、罗辑思维等已形成读书会的商业模式,王绍培认为,利用互联网将知识变成买卖的商品,对于推广知识有存在价值,但贩卖知识这种行为容易肤浅,也远离了获得知识、思想的正途。“我们做读书会应该追求的是好玩,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发财。”他说,后院读书会经过近十年的积累,经营了一个共同体,通过深度阅读获得了幸福感。而杨早认为,阅读邻居读书会是在积累了一批核心读者后,才对系列读书项目进行试水式的收费,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深度阅读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坚持深度阅读才是读书会的本色,而这更需要有人深度指导、同行。”
对此,作家刘晓村有发言权。她曾在一起悦读读书会做过女性作家系列,向读者介绍了南非女作家戈迪默、西班牙女作家玛丽娜·马约拉尔、美国女作家安妮·普鲁、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等。刘晓村原本以为人们与严肃文学已经疏远,但通过她的讲述以及面对面讨论,很多人开始广泛接触这些作家的作品。“这给了我很多信心,让我对严肃文学的魅力有了重新认识。”
如果有一天,你碰到一群人正在为一本书而唇枪舌剑,他们一定是读书会的坚守者,请为他们点赞。(路艳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