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言好事 降吉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精品展在京举办

2019年01月28日21:3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月28日电(记者 董子龙)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中国手艺网、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19“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之“言好事 降吉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精品展”1月27日在北京老舍茶馆、一得阁艺术中心同期开幕。此次展览将展至2月28日。

展览展出传统年画作品150幅。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年画项目产地为主,涵盖天津杨柳青、湖南滩头、湖北老河口、四川绵竹、重庆梁平、陕西凤翔、山西平阳、山东高密、河南朱仙镇等全国18个传统年画产地。更选用春节期间广受百姓欢迎的门神与灶王爷年画题材,以专业的学术分类为支撑,结合展览、展示、展演、展销等多彩形式,邀请社区居民进入展览现场,同时也将展览进入社区,促成年俗与年画的回归。

展览现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高密扑灰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杨柳靑木版年画传承人张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北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洪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人王晟航、张飞凡等人为观众现场演示年画制作技艺。

赠送仪式现场

在赠送仪式上,恭王府博物馆拿出了馆藏年画精品中的门神、灶王等寓意美好的作品,赠送给支持此次活动的机关、学校、社区、行业协会、景区、商区等代表,为社会各界送上新春的祝福。

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节日,聚集着民族历史和血脉。而年画是春节的报春花,不仅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民族的传统观念和美好期盼,饱含着民族的记忆。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年画把“年”与“画”相结合,能够从思想上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在工艺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人们的幸福追求与审美需求在一年最重要的时刻得以最正式地表达,成为了民间信仰中的重要文化载体,这是年画长期来根深叶茂、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传统年画在过去的岁月里,大量出现在各地乡村市集和城镇街巷,题材形式丰富多样,酬神祭祖、娶妻嫁女、生子弥月、入塾读书、拜师收徒、考试中举、升官授职、养蚕获利、捕鱼丰收、出猎平安、搬家迁居、谢医挂匾等民俗活动中,都有传统年画不可或缺的点缀。

传统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春节文化中物质与精神合一的共同表达,是一种气场,更多反映着中国人过节的精气神。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展现新时代新风貌,新年画作品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题材、表现形式应运而生,为年画回归民间、回归生活、回归春节、不断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开展“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该活动为各地深入开展传统工艺振兴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让年画重回春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对于传统年俗回归的期盼。此前,全国范围内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展览活动"言好事 降吉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精品展系列活动已于2019年1月15日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拉开了序幕,并将于春节之后正月十五再赴山西,在恭王府博物馆驻忻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新站址秀容书院内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及学术研讨活动。同期,“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也已启程,二十多位媒体记者、艺术家、设计师走进多个年画产地,通过实地采访、亲身体验,深度挖掘年画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将年画技艺的传承发展与新作品、新应用呈现给大家。

(责编:岳弘彬、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