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海宁皮影戏演绎“光影故事”

2019年05月06日09:03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一块白色幕布,艺人们在布后,一边操纵影偶,一边用本土曲调讲述故事,配上打击乐和弦乐,一出传统的皮影戏便开场了。4月29日,记者在浙江省文化馆美术展厅(杭州西湖文化广场C座一楼)与观众一起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海宁皮影戏的传统经典剧目《南天国之狄青平南》。该剧讲述了南天国犬王戎志高造反天下,宋朝大将狄青挂帅,统领三军平乱的故事。宋军将领黄兰英与叛军大将戴红玉师承黎山老母,在战中精彩斗法……近1个小时的时间里,现场乐队的精彩表演、两位主演的倾情演出,加之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台下观众掌声不断。这是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坤荣和他的徒弟一起为观众表演的。张坤荣告诉记者:“我们表演的是难度较高的手持刀枪和挥拳格斗动作,为江南皮影戏一绝。”

“第一次看皮影戏,很过瘾!虽然听不懂演员演唱的内容,但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湖南长沙来杭州旅游的苏珊说。

“隔着一块幕布,皮影艺人一双巧手可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棍能演绎人间喜怒哀乐,有意思。”杭州市民周大勇竖起了大拇指。

据海宁市文化馆馆长王维莎介绍,皮影戏起源于西汉,宋时流行于街坊酒肆,至明清时渐成盛势。海宁皮影戏自南宋兴起后,历经800多年,在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均保留了皮影戏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具有典型的南宋风格。海宁皮影戏影偶造型以“少雕镂、重彩绘、单线平涂”为主要特点,绘画采取单线平涂的方式,造型整体以单手、并足(侧身)为主,在全国皮影戏中独树一帜。2006年,海宁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记者看到,展厅错落有致地挂满了姿态各异的皮影影偶。浙江省文化馆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黄欢告诉记者,这场由浙江省文化馆主办、海宁市文化馆承办的“以精品奉献人民——浙江省民间手工艺教学系列成果展”之“光影故事”海宁皮影作品展在此开展,共展出了海宁皮影影偶375件,其中清代皮影影偶60件,皮影戏制作长训班师徒作品315件。引人关注的60件制作于清同治年间的皮影影偶,历经数代海宁皮影戏艺人,一直保存至今。该展览是对多年来海宁皮影戏保护工作的一次检阅,以静态陈列、活态演绎的形式再现了海宁皮影艺术千年来长盛不衰、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足迹。“这也是我馆今年推出的‘以精品奉献人民——浙江省民间手工艺教学系列成果展’的首展,精选了一批各具审美韵味的皮影力作,充分展现海宁皮影戏影偶制作的技艺特征,展示皮影艺人创作成果,让更多人了解海宁皮影戏,并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皮影艺术的队伍中来。”黄欢说。

在演出舞台后面,几位皮影影偶制作人正在埋头工作。皮影影偶制作人徐芦燕告诉记者:“要成功上演一部皮影戏,除了表演艺人外,影偶制作也是重要一环。”1987年出生的徐芦燕坦言,她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专业,毕业前,压根没想到会从事这个行业。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徐芦燕看到原海宁市越剧团(海宁市文化艺术表演中心)招聘一名皮影影偶道具制作人员,就报了名。因为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徐芦燕被顺利录用,后师从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钱松,学习皮影戏影偶道具制作。经过前辈们的指点以及自己的努力,徐芦燕的作品逐渐成熟,并开始在各级比赛中获奖。2017年,徐芦燕入选浙江省民间文艺“新峰计划”青年后备人才。目前,徐芦燕是海宁市文化馆皮影绘画公益班的老师,负责日常教学,她说,想通过这样的课程推广皮影戏,拉近人们和传统文化的距离。

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二男的孙女徐紫薇在爷爷的熏陶下学习皮影艺术,她与爷爷一起表演海宁皮影戏,还是海宁市文化馆皮影绘画公益班的助教,徐紫薇表示,要为弘扬海宁皮影事业不懈努力。

记者发现,展览现场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观众们在参观展览之余,可以坐下来看一场地道的海宁皮影戏,探究海宁皮影戏影偶制作技艺,有兴趣的还可以尝试和皮影艺人们一起表演皮影戏。“皮影戏好看、好听,我很喜欢能跟师傅们一起学习表演。”正在放春假的五年级学生宋玉斌说。

王维莎告诉记者,海宁市文化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宁皮影戏的传承和弘扬,长年组织民间爱好者、文化阵地管理员和下派员开展皮影技艺培训,每周举办2次皮影戏传习班。2015年开始举办100节课的海宁皮影戏影偶制作长训班,共招募民间皮影制作爱好者25名。通过培训,学员们基本掌握海宁皮影戏影偶制作技艺,成为传承海宁皮影戏的重要民间力量,他们的作品也为此次皮影展增色不少。(骆 蔓)

(责编:李慧博、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